线性代数核心章节 归纳汇总

CSDN入口请见 线性代数总结与归纳——线性变换、特征值与二次型,系同作者同一文章

线性代数是工科数学的核心与基础内容之一,掌握好线性代数,不仅有助于日后的各种数学学科的理论学习,更是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必备技能。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由于受到教材排版的缺陷、授课水平的约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线性代数的核心,而仅草草通过了考试(包括笔者在内亦是如此)。

学习数学,亦是欣赏人类的智慧结晶,不能透彻学习,乃是大学学习生涯的一大憾事。

所以希望能够通过本系列文章的汇总,来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给予自己和读者一些启发。并且,本篇文章也是用来学习LaTeX与Markdown的测试文章。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疏漏,请读者酌情阅读。

阅读须知:

  • 标有Defination的栏目为定义,定义描述了线性代数的核心研究对象
  • 标有 Law X 的栏目代表定理,定理的证明内容较为复杂,不会在本文涉及。定理是描述线性代数学科的核心,通过对定理的反复学习背诵,可以从根本上掌握线性代数。而一切命题与推论都可以从这若干条定理得出。
  • 本文不适合线性代数初学者
  • 参考资料:天津大学数学学院代数教研组 线性代数讲义

1.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线性空间等概念是线性代数的核心

Defination: 线性空间V上满足从自身到自身的映射\sigma(\pmb{\alpha}),并且满足\sigma(\pmb{\alpha + \beta}) = \sigma(\pmb{\alpha}) + \sigma(\pmb{\beta})以及\sigma(k\pmb{\alpha}) = k\sigma(\pmb{\alpha}),则称 \sigmaV上的线性变换

  • 线性变换满足性质:\sigma(\pmb{0}) = \pmb{0}, \sigma(-\pmb{\alpha}) = -\pmb{\alpha}
  • 部分特殊线性变换:如投影变换零变换恒等变换数乘变换旋转变换-

2. Law 1: 线性变换与生成基一一确定

V上的某一个基\alpha_{1},\alpha_{2}, ...,\alpha_{n}在某线性变换\sigma作用下得到的另一个基\beta_{1},\beta_{2}, ...,\beta_{n},若\sigma确定,则新生成的基也确定;若基\beta_{1},\beta_{2}, ...,\beta_{n}确定,则\sigma确定,即,线性变换与生成的基互相唯一确定

  • 思考:为什么要对基做线性变换?因为任何一个元素可以被基唯一表达,而且由于线性变换的线性特性,若一个元素被线性变换,那么这个元素在新基下的参数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线性变换对基的变换,来窥探其对所有元素的变换效果。

3. 线性变换的矩阵

由于固定的线性变换对一个基的作用效果是恒定的,考察由基\alpha_{1-n}\beta_{1-n}的变换,我们可以通过矩阵语言来表示这种基的变换

Defination:考虑基\alpha_{1}, \alpha_{2}, ..., \alpha_{n}在线性变换\sigma的作用下的新基\beta_{1}, \beta_{2}, ..., \beta_{n},必然存在一个矩阵,使得
[ \beta_{1}, \beta_{2}, ..., \beta_{n} ] = [ \alpha_{1}, \alpha_{2}, ..., \alpha_{n}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cdots & a_{1n} \\ a_{21} & a_{22} & \c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n1} & a_{n2} & \cdots & a_{nn} \\ \end{bmatrix}
线性变换的矩阵定义为
A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cdots & a_{1n} \\ a_{21} & a_{22} & \c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n1} & a_{n2} & \cdots & a_{nn} \\ \end{bmatrix}

  • 由 Law 1 已知,对于固定的基\alpha_{1}, \alpha_{2}, ..., \alpha_{n}A与线性变换\sigma互相唯一确定

4. Law 2: 线性变换的矩阵计算坐标变化

由于我们已经用线性变换的矩阵来描述给定基下的线性变换,如果该矩阵已知,又因为任何一个元素可以由该基唯一确定,所以给定任意一个元素,我们都可以通过该矩阵计算出其线性变换后的结果

已知基\alpha_{1-n},线性变换\sigma在该基下的矩阵为A,对于元素x,若x的坐标为X,而且线性变换后的坐标为Y,那么必有Y=AX


5. Law3: 不同基下线性变换的关系

该定理主要考察不同基下相同线性变换的矩阵之间的关系

设线性变换\sigma在基\alpha_{1}, \alpha_{2}, ..., \alpha_{n}下的矩阵为A,在基\beta_{1}, \beta_{2}, ..., \beta_{n}下的矩阵为B,若从基\alpha_{1-n}\beta_{1-n}的过渡矩阵S满足
[ \beta_{1}, \beta_{2}, ..., \beta_{n} ] = [ \alpha_{1}, \alpha_{2}, ..., \alpha_{n} ] SAB之间必有 B = S^{-1}AS

  • 过渡矩阵S必然可逆,想一想,为什么?
  • 对于矩阵AB的这种关系,我们定义为矩阵的相似,如下

6. 相似矩阵

Defination:对于矩阵AB,若存在可逆矩阵S,使得 B = S^{-1}AS则称AB相似矩阵,记作A \sim B

  • 相似具有等价关系,即满足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
  • 相似矩阵具有几个性质:相似矩阵的矩阵多项式仍然相似,并且相似矩阵相同的秩、迹、行列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可逆性相同。这些特性本质上是相同线性变换所体现出的固有性质
  • 相似矩阵必然相抵,但其逆命题不成立

7.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提出特征向量与特征值的原因,源于研究线性变换中某些特殊的性质。当我们对一个元素进行线性变换时,若这个元素(向量)的方向不变,而只进行了伸缩时,我们就说这个元素时特征向量,而伸缩的大小便是特征值。

Defination: 设线性变换\sigma(\pmb{x})在某基下的矩阵为A,若元素x 在该线性变换中满足\sigma(x) = Ax= \lambda x,则称该元素x为矩阵A(或线性变换\sigma)的特征向量\lambda特征值

  • 对于 Ax = \lambda x,移项得(\lambda E - A)X = 0,若\lambda存在,则该齐次方程必有非零解,而且\lambda必然满足特征多项式|\lambda E - A| = 0,因此|\lambda E - A| = 0的解集即为A 的所有特征值的集合
  • 对于已知特征值\lambda,带入原方程(\lambda E - A)X = 0便可得到关于X的解空间W_{\lambda} = \{ X | AX = \lambda X, X \in P^n\},并称之为\lambda特征子空间。(易证其必为子空间)

8. 代数重数与几何重数

这两个定义是为了给接下来的两个定理做铺垫

Defination: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是指|\lambda E - A| = 0的解\lambda的数量,即有“几重”根
Defination: 特征值的几何重数是指该特征值解空间的维度dimW_{\lambda}


9. Law 4: 几何重数与代数重数的关系

N阶方阵的特征值\lambda_0的几何重数r \leq 代数重数 k

  • 推论:单根\lambda的特征子空间必为n维空间中的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 对于k重根\lambda,其特征子空间维数必然小于等于k

10. Law5: 不同特征值下的特征向量必然线性无关


11.方阵的相似对角化

Def: 若方阵A与某对角矩阵\Lambda相似,则称方阵A可对角化,而\Lambda为矩阵A对角化后的对角矩阵,这一过程称之为相似对角化。即,存在可逆矩阵S,使得A = S^{-1}\Lambda S

为什么要进行相似对角化呢?因为相似对角化后的矩阵具有很多优良性质,并且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如二次型,即带交叉项的多元齐次式)具有重要作用。一会将会着重介绍

  • 相似对角化的矩阵,可以轻易地计算其行列式、秩、迹、特征值等性质。例如,计算行列式可以将\Lambda的对角元素相乘而得到,迹同理相加即可,而秩则只需要看\Lambda对角线元素的个数即可。
  • 事实上,对角矩阵\Lambda = {\rm diag}(\lambda_1, \lambda_2, ..., \lambda_n) 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是A的特征值。原因易证,因为如果我们用常规方法求\Lambda的特征值,便会得到特征方程(a_1 - \lambda_1)(a_2 - \lambda_2)\cdots(a_n - \lambda_n) = 0易见\lambda_{1-n}便是\Lambda,同时也是A的特征根。
  • 并且,可逆矩阵S = [\alpha_1, \alpha_2, \cdots, \alpha_n]中的每一个列向量代表了\Lambda中的对应的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其列向量必然线性无关。理解:S代表了由“基础基”向“由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所构成的基”的过渡矩阵,因此,S便是特征向量所构成的矩阵。这也是从几何上理解相似对角化的本质。从几何上,若向量的每一个分量都能够满足伸缩而不改变方向的性质,那么问题便能得到简化。

12. Law 6: 相似对角化的条件

定理 \quad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 推论:若n阶方阵An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则A可对角化。若方程在数域C上无重根,则A可对角化。
  • 推论:若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的几何重数等于代数重数,则矩阵A可对角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