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原本就喜欢孩子又关心教育的妈妈,我带着对孩子的满满爱意,陪伴并参与着小松的成长。出于母爱和对孩子天性的把握,在小松两岁半之前,无论是她哭闹还是调皮,我都能从容自若地找到办法应对,这一点曾让我颇为自得,一路走来,鸟语花香,快乐无比。
然而,在遭遇了小松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和抗拒,再到三岁后她的小小独立意识萌发建立,我在一件件“小日常”上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不再是那个随你任意摆布的小肉团,独立的意识和情感让这个小姑娘开始用“不”“我不要”“拿走”等等词汇对抗我对她的“管控”。妈妈,这个称谓,开始偶尔会让我感到有一点囧~~
初识正面管教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妈妈群里得知了“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后,我怀着好奇阅读了甄颖老师的《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在一个个小实例中对“共情”“积极暂停”“选择轮”“日常惯例表”等PD工具的神奇妙用深感赞叹,更对这种“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共鸣。
一直以来,我在内心都不赞同用虎妈、狼爸的教养方式去对待孩子,然而,在孩子哭闹、耍赖的情形下,我又没有一个好方法能够去坚守一个母亲的立场,因此,对孩子总是娇宠有加,坚定不足。“简奶奶”创设的正面管教理念让我发现,原来在严厉和娇纵的育儿方式之间,可以有一种让孩子和父母共赢的方式去平衡亲子教养关系。
家长课堂 新收获
在同学的介绍下,我在今年3月第一次参加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最先体验了有趣的“上方卡“活动”:令人惊奇的是,原本互不相识、但具有相同特质的人在毫无预知的情况下,居然选择了同一种动物(情形)。
我对自己的上方卡感到意外,老鹰型(控制型),表明我在压力环境下更倾向于这种生活态度取向。按照正面管教理念的阐释,老鹰型往往在压力环境下,是想要通过控制自己和局面,才能获得安全感。可不是嘛,对照自己在遇到育儿挑战时的表现,确实如此。其他几位家长也对照各自的上方卡特征,深表信服。
上方卡体验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家人,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去追寻和实现各自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行为背后的信念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取向。
家长课上,带导讲师还通过很形象的举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感受、想法和行动的差异,孩子往往倾向于表达感受,而大人却常常表述带有评判性质的想法,因而在亲子沟通中容易出现误解。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在家长课堂上,我学习到一个熟悉的词汇:共情。在与孩子出现矛盾时,我们需要先通过表达彼此的感受,产生情感连接,接纳并认同孩子当时的情绪(这也是对孩子尊重的体现),再进一步沟通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及挑战,这才是沟通的正确套路(此套路同样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人际沟通)。
家长课堂的第三天是最催泪的一天。在角色互换环节,很多妈妈都哭肿了双眼,特别是加上带导讲师收集的视频,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看到了孩子的纯真内心:孩子对妈妈总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而妈妈却因为对孩子有期望,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因为追求完美,而忽视了爱和接纳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孩子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是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实现,而大人如果以对孩子言行的评判取代了对他们内心感受的关注和了解,就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出现更多偏差。正如德雷克斯所言:“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
反思自己,我对小松虽然一直都保有同理心,但是有时仍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课堂上的体验让我觉察到这一点,并很快在小日常中实现了第一次践行。那天,小宝贝又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跟我说:“妈妈,我睡不着。”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又熟练地运用自己“威逼利诱”的技巧去催促她赶紧睡觉,有时会闹得她哭鼻子才能在安抚过后让她入睡。那一天,我明显感觉到她其实已经很累了,可能是因为那两天没和我好好一起玩,心里有点不甘心去睡觉吧,于是我想起了“错误目的表”中提到的“特殊时光”。于是,我说:“小松,你睡不着吗?没关系啊,妈妈给你讲一个张爸爸的《爷爷的肉丸子汤》把。”小家伙立即高兴地搂起我的胳膊津津有味地听起故事。讲完故事,我看她还意犹未尽,我又说:“妈妈好几天没给你捏脊了,快趴下呗~~”小家伙立即摊开四肢享受起来~~随后就这样满足而享受甜蜜地渐渐进入了梦乡。
她睡着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共情的方法,理解并接纳了小松的感受,不用自己的方式“强迫”她立即睡觉。不会像以前那样,虽然有时候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表面上耐心等她睡着,其实心里已经焦急死火,想要赶紧趁她入睡,去做自己的事情,结果大多是我越着急,她越不睡,我甚至没有细心去考虑过她究竟为什么睡不着,她行为背后的需要是怎样的,直到现在我才能够觉察到这一点,也许这是真正能够做到尊重的前提吧。
PD家长系统课,让我对正面管教工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受,特别是对于正面管教的根基-----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念产生了浓厚兴趣。感触尤为深刻的是,育儿方法是否在运用过程中产生效果,往往是取决于家长自己对育儿理念的把握和理解是否到位和完善,有无自我觉察意识的提升,和行为模式的改进;否则,即使熟记了58个PD工具,往往却缺少了核心动力。
最近我又仔细阅读了一次简奶奶的《正面管教》,希望通过对PD理念的不断梳理和把握,让我能够育儿过程中的自我觉察不断完善,真正践行好这些工具与方法。印象深刻的几点是: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以正面管教的理念指导方法的选择
鼓励——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望的孩子,而鼓励是处理不良行为的最好方法
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需要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对归属感和价值观的需要
关注问题的解决而非惩罚——让孩子感到更好而非更糟、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内心更平静地看待孩子的行为,理解并接纳不良行为
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看到的全部。
正面管教,能够让为人父母的我们不断觉察并改善自己的行为,与孩子共同成长,才能用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在每一次不自觉的言行之后能够有所觉知,在下一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在脱口而出之前至少能够有所停顿,慢慢改进。可以说,正面管教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典范,更是父母们自我觉察、觉知并用于关系处理的好的方法论。
------本文为松妈Helen在正面管教家长课的心得体会整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