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听禀,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职业不少。士农工商四大阶历来是华夏的主流,由此四大阶层而衍生的职业更是多如牛毛。然而话虽如此,却亦有不少不属此列的奇怪职业,今儿个我们就来聊聊无论在各朝历史都有身影浮现的一个特殊到不能再特殊的职业——太监。
把太监归于职业,怕是有不少看官颇有微词,然则在笔者看来,职业一词说白了无非也就是谋生的手段,任何能够谋得生活无忧的手段将之归于职业一类也自无不可。所以将太监归于此类想必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在无形硝烟弥漫的皇宫大内之处,若无些许过人之处,太监怕是早就不知在何时就已绝代断种了。
既然太监可算作职业,虽有特殊但也必是免不了职业都有的那一套规矩,任何职业必有其特殊性,这太监嘛自然也不例外。想入太监的门槛,除了众所周知的那一刀之外,亦还有些特殊之处,且容笔者细细道来。
先说那惨绝人寰的惊艳一刀,嘿,敢问各位看官,可能想出还有哪些职业是要挨那一刀的么?想必是没有的吧。这便是了,这一刀是拿到太监入场券的先决条件,若是挨不住,那也别想从事此列,另寻他路吧。这就好比中国另一古老的职业——和尚,这一刀岂不正如和尚入佛门之前必须要经历的剃度一事么?两者相较,虽有差别,但也有些殊途同归的意味在里面了。
拿了入场券,进得大内皇宫,可不是说就一番风顺了。岂不知中国历朝历代的太监那么多,可有几个是名传后代,被人熟知的?绝大多数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了。能被后人记住的也就赵高、魏忠贤、李莲英那么几个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一个可以名传后世的太监呢?太监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好词儿这是毋庸置疑的,且看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那些太监,有哪些是名声好而流传后世的。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至少在笔者的印象中,那些被提到的太监,大多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以传得后世的名,大多也都是些败坏朝纲,犯上作乱的恶名。
太监兼有男人的身体和女人的心思。这话笔者觉得略有些清讽的意味在里边儿,毕竟除了挨了那一刀之外,太监和普通的大老爷们儿也没什么不同,无非也就是最关键的地方不同罢了。而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周旋在一个男人和三千个女人之间,那种无形之中的心机谋略的交锋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太监的心理。毕竟老话常说女人心海底针,生活在三千个女人心之间若是一个不小心怕是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更何况还是皇帝的三千个女人,不说权势显赫却也至少比你个太监强上不少吧。若是这三千个女人和和气气的那还好些,更要命的是这三千个女人都是一副恨不得弄死另外两千九百九十九个的样子,那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笔者看来,能从这后宫之中活下来并混得风生水起的太监,内心对于人心的把握和细节的掌控怕是连诸葛亮都得甘拜下风。
若是这种生活环境下的太监有朝一日得势而起尚且还不能卷起一时风云,笔者觉得都对不起他后宫之中的三千个“恩师”。
干出大事的太监不少,咱先甭管他干出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至少那些太监尚且能被后人记住,咱们百年之后黄土一堆埋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呢。这一点上比起这些太监笔者还是汗颜的。然而话虽如此说,我们研究那些太监搅动风云的历史大事却也不难发现,这些从幕后走到台前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太监鲜有能够安然走到最后的。为主流的所不接受认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笔者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太监埋在心底深处的缺陷被挖了出来并无限的放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太监这一职业本身就注定他们只有失败。
究竟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会去放弃所有的尊严做一个太监?富家公子哥,公侯小王爷诸如此类的人会去做太监么?不会的。多是家境贫寒的弃子,走投无路的孤儿实在寻不到一条可以看见未来的路的时候才会踏入太监的门槛。这种人饱受折磨之下心理本就或多或少存着些对于现实的憎恶,入了宫门做了太监之后又有了身体上的缺陷,内心自卑是无法避免的。如此一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缺陷,再加上宫中各派斗争不断,生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摆在这些太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发疯自杀,要么心理扭曲阴暗往上爬。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异于常人的人已经很难再称之为人了,那是异类。这样的人要干大事自然不会为社会主流所接受认同,你会让一个说话像女人一样尖细甚至还有点心理变态的太监做你的统治者么?不会。所以历史上干出大事的太监走到最后几乎都没有活路。
说实话,笔者对于这些太监或多或少是抱有些许同情的,被生活所迫走上一条不归路至此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到得后来亦是逃不了身死的下场。这难道不值得同情么?至于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恕笔者实在无法苟同。若是仅仅生活艰难也就罢了,陷入深宫之中的阴谋诡计无法自拔这又让他们如何去争?大环境使然,若是放他鲁迅进去,怕是不知活成什么鬼样子。
身体上的缺陷不可怕,心理上的缺陷才致命。或许这也是古往今来提到太监一词的人口气略有讽刺揶揄的同时,又深藏了些许同情惋惜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