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姥姥一直活到一百岁,才去世。是村里活得年纪最大的女人。一个世纪的光阴,就这样体现在一个旧式的,不识字,裹着小脚的女人身上。一百年,这样看起来是那样的漫长。
一个农村妇女,在如此平凡的一生里应该是很知足的了,但总也会有遗憾吧。那就是姥姥的一生只生了两个女儿,她没有儿子!光这一件事,就是她一辈子生活里最为动荡的理由,由此引发出来的所有都是基于此,而又了于此。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家里没儿子,是被称为“绝户”的家庭。既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姓氏继承人,也没有老有奉养死后出灵发丧,给摔灵盆子的人。既会受乡里乡亲的嘲弄,也会在所有的重要场合不那么硬气,属于夹着尾巴做人的那类 ,当然原因只有一个,你家没有儿子。
为了这个原因,在姥爷去世后,就由宗族里的人出面,写下契约,过继了二姥爷家的表舅为儿子,一个是把家里的土地在姥姥在世时,有表舅来帮着种,粮食固定给姥姥若干日常吃用。二是姥姥百年之后,由表舅来披麻戴孝 ,守灵摔盆。回馈的好处就是家里的院落和宅基就是表舅的啦!这件事怎么看,都觉得吃亏啊,但是契约就是这样定的。
在姥姥六十岁的时候,妈妈把她接到县城来,和我们一块居住,这一住,就是四十年,直到她去世。中间也回村住过一段时间,也会到大姨家小住,但始终在我们家的时间最长。
无风无雨的时日里,姥姥的生命力尤其顽强。妈妈说,光老宅子里的空棺材都坏掉了五个了,没办法后来就不在置办了。可是后来,连表舅也去世了,这事就不好说了。我问妈妈,那谁来负责给姥姥摔盆子呢?妈妈说那只有表舅家的儿子啦!
社会的发展是不容人好好思索就在迅速的改变,姥姥去世时,到底也没出现,以前颇为壮观的所谓丧礼,更别提摔灵盆了。听妈妈说,姥姥去世后,就从老家叫了个车,夜里就拉回村里,连夜置办好棺材,悄悄的埋在姥爷的旁边了。因为当时正是农村普及火葬的时节,姥姥那一辈的人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的。
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姥姥一生自己觉得就像依附于妈妈的累赘,也同时受尽了别人的看不起和同情。但也正因为没有儿子,她跟着妈妈生活,反到过的平静而踏实,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高寿老人。
2.
自小妈妈就好强,和大姨相差20岁的年龄,大姨早嫁,在婆家颇受婆姑欺负 ,自顾不暇。姥姥家的事全是姥爷和妈妈撑着。那时村里都是要出工挣工分的,每次妈妈都是家里的劳力,女的也得算人头啊。扛不动就多跑几趟,拉不动就拖,咬牙也不能拉下别人。
这样的磨练,使妈妈从小就像假小子一样泼辣和刚强。后来去学赤脚医生,学接生,最终走向了医院的工作岗位,成了村里走出去的拿工资的城里人。
同样的命运,为了生儿子,我们家是三个姑娘加一个小弟,终于扬眉吐气有了个定海神针。记得族谱是挂在老家的正堂上的,我曾经问奶奶,我咋没有名字呢?奶奶笑着说,你不知道是哪家的媳妇呢。可是我看了看族谱,我爷爷的名字旁也只写了个刘氏而已。
但是就算是县城里,根深蒂固的传统风俗,也是一代一代的传承。父亲去世后,当六七岁的弟弟,像模像样的端着酒杯陪客时,在家庭中就赋予了他的意义和地位。弟弟可能就是妈妈整个后半生的精神支柱了。虽然是清贫时光,但依然可见妈妈爽朗的笑声和麻利的背影。
96年时,妈妈坚持要在老家给父亲过十周年,我和姐姐劝阻不住。要知道,老家的风俗说是给去世的人过十年祭,但是其实是给乡里乡亲看一看,这一家的兴旺和前程的意思呢。没办法,当我一身戎装匆匆赶回老家,透过满满一院子人的乡亲,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因为毕竟我是女儿的身份。
那时的行礼,是需要由弟弟带着我们祭拜过父亲的牌位,亲戚后辈们才能依次向下进行行礼。而弟弟当时只有十五岁,并不会行礼。现场商议这些事时,妈妈显然没想到还有这一成。她把目光投向大姐,但是大姐回避了。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把心一横,说我来吧。这个终身难忘的行礼,似乎在我们这个充满磨难的家里昭示着,女儿也可以,是撑的住门楣的行为。
3.
去年春节,先生从我家回来,还在开玩笑说,天哪,你们家也太落后了,竟然吃饭女人不上主桌。可不是,春节期间的第一顿是在大姐家吃的,当时是大姐夫、我家先生、妹夫、弟弟、加上男娃娃们是一桌,我们姊妹三个、妈妈、大姐家女儿是一桌,虽然菜是一式两份,但总归是以男性喝酒的一桌是主桌,无形中依然遵循了我们家乡的风俗。
我淡定的回答先生说,已经在进步了。当年的我们可是是在厨房里吃的,都是弟弟在陪客。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每年的年饭桌上,仍有几千万的女性是上不了主桌吃饭的。条件不好的就在厨房打发了,条件好一点的就再开一桌,但总归这种风俗陋习依然存在着。
4.
人们常常将祖国比喻为母亲,把大地比喻为母亲,把河流比喻为母亲,那是因为母亲孕育着生命。当每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女孩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她的将来也会是一个母亲,一个妈妈。千千万万的家庭里,是千千万万个妈妈在操劳着家务,爱护着自己的孩子。她勤劳、朴实、善良,竭尽全力的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爱。如果一个家庭中,妈妈亲切平和,知书达礼,那么她的孩子必将也谦虚智慧,妈妈的意义从来不是表达上的语言,她甚至是家里的太阳,代表着一个家的温暖。
虽然是三个女孩和一个小弟的家庭,妈妈也尽力给我们女孩子于足够的爱意,并没有因此偏袒于小弟。也可能有小弟时,我们几个都大了,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多的理解了妈妈的艰难。
我常常在小时候,被妈妈悉悉索索翻查我衣服的行为惊醒,她为了怕我们穿破洞的衣服难堪,总是在忙完家务,而我们已经在睡梦中时,把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挨个翻找一遍,把破的地方给缝好,脏了的就拿去换掉。我常常在朦胧中看一眼,灯光下的妈妈,安心的翻个身,重新睡去……
时光总是不紧不慢的前行,当随着年岁渐长,在妈妈的目光中,走出家门,然后成家立业。成长过程中的痛,从来也不是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自卑,尽管社会赋予我们的依然是很多的无奈和问题,然而我从来不能忘记,我也是个妈妈。
https://www.jianshu.com/p/c8a793955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