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学习报告
上了三天《情绪智慧》(M3),无数人触碰到了心底的感受,哭得畅快淋漓。相比之下,钝感的我,感觉心还在动,波澜微起,更多的触动仍在认知层面——当有新知撞击,是我感受比较兴奋的时候。
1、冲突有益于组织和关系。东方文化是“高语境文化”,强调和谐,避免冲突。文化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冲突是不好的。这形成了我的信念,实际工作中尽量回避冲突,甚至逃避冲突:因为我不能掌控它。当然回避中也难免有压抑,冲突也在生长,过了阀值导致情绪暴发,焦虑、愤怒、强势,甚至过激言行,如此循环。
2、生而为人,感知情绪,接纳情绪。成长经历中,收到的信息是:哭是不好的。“情绪”一字略贬义,如“有情绪”、“闹情绪”,一般指消极情绪。
也难怪,人作为动物,从草原迁徙而来,自带“威胁敏感”和“损失厌恶”,它能让我们保持警觉,从而避开风险和损失,提高生存几率。所以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说自然状态下,消极情绪3~5倍于积极情绪。
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与生俱来。你躲不开它,或者压抑它,或者感知它。从真实和健康来看,应感知它,接纳它,然后学习管理它。那是一门重要技能,我们的正规教育给到我们的很少。
几乎所有的外部冲突都可以归结为我们内心的冲突内心——自然反应的情绪与我们的认知告诉我们的理想、状态之间的不一致。出现负面情绪是因为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受到了冒犯或挑战;正面情绪是印证了我们的信念、价值观,或者如我们的预期。RET理论建议,让我们去挖掘情绪背后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们形成我们的“注意力焦点”及对人和事物的“解释风格”。它们是在过往的经历和经验中形成的,与当下、客观及环境相容吗?如果不一致、不相容,需要改变的是什么?通过思考、管理而做出的“回应”与不经思考自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3、“不合理信念”与“完美主义”。通过课堂一段“自我教练”,内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合理信念”竟如此之多。在自己身上也就认了,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呢?竟然会感觉吃惊和苛责:“你怎么会这样想?”这背后的信念是什么?是“我和别人不一样”,“这个我可以,你不可以”,挖出这只“大象”,让自己差点笑出来。
自己尚离完美甚远,何以苛责别人的完美?希望以此释怀“完美主义”,更多看到他人之大和世界之美。
4、情商是可以修习的。“情商”是最热门的词之一,因为我们的教育和训练短于此。现场测试中,我的分数不高。在“自我管理”得分还可以:60/80,但在“他人”维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得分较低:40/120。基本上反映了真实情况。
情商分两个维度、四个象限。分别是“自我─他人”维度,和“认知─管理(实践)”维度;四个象限如下图:
我的短板在“他人”这个维度上,比较多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对他人的感知、理解、共情比较少。如何修习?还在探询。
5、“自我”与“他人”,从感知开始。无论是冲突模型,还是“情商”理论,“自我”与“他人”都是一个基本维度。在“关系”中它们就是基本单元,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亲密关系”。
如果没有打开,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感受、思维、认知都是“自己”,“他人”占比很小。
没有打开什么?——不想打开自身的脆弱与尴尬,怕别人笑话。害怕打开了,得不到回应,害怕受伤。实际上把大门慢慢地关上自己浑然不知。久之,就编织了一层茧,茧里面住着自己,没有他人。不感知他人,只感知自己,久之,自己也不必要感知了(因为无需互动)。有茧也倒貌似安全!而这是我们想要的吗?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要信任、连结、亲密、依存、合作。想要成长,长成更好、更丰富的自己。
首先是打开,然后是感知。关闭了这么些年,感知已钝。从头开始吧!培养感知,修炼共情力。感谢同学和老师给我不断地鼓励,给我拥抱,询问我的感受,帮我分析和建议。这几天收获良多,算个开头,还需努力。
6、关系是真正的修炼。如果认为可以一个人,那还是没有走出“自我”的世界,没有打开,没有容纳另一个人:包括亲密,也包括烦扰。
与另一个人零距离相处,无所不在无时不刻,是集中了认知、理解力(智商)、同理心(情商)以及信念、价值观、梦想等所有之大成的综合考量,是大修炼。真正重要的,仍然是生而为人的真实。因为不是一月半载,而是数十载,如果装,装不了那么多久。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我们的阴影害怕被人看见、被人奚落、被人攻击。而与我们“在一起”的那个人,即使看见了阴影,也是一起面对,给我们支持和安全感——这才是亲密关系:我们在一起,不是因为你看到了我的美和力量,而是别人不能看见的真实的我、完整的我,而你可以。
所谓格局,就是接纳“缺陷”。它不会自然发生,它需要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