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悲鸿居然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家,他带走了简单的行李,一个人跑到上海,写了一封信通知我说:他将每个月付我两百块钱,一直付到一万元为止,付足了一万元以后又怎么样呢?他写到:总之你也在外十年,应该自立。
——蒋碧薇 《我与徐悲鸿》
徐悲鸿是国内知名的画家,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他尤其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马简练明快,富有生气,他的画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徐悲鸿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斐然,除此之外,关于他的婚恋故事也是广为传播。
他的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是父母包办婚姻,第一任妻子早逝。第二任妻子是他老师家的女儿,他经常到老师兼同乡蒋梅笙教授家去拜访,与此同时认识他了二女儿蒋碧微(棠珍),当时蒋碧微已有婚约,徐悲鸿后与蒋碧薇私奔到日本。第三次婚约是比他年龄小28岁的学生廖静文。在他与廖静文结婚前,还与学生孙多慈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
人们说「自古风流多才子」,「 才子也最爱佳人」。徐悲鸿的第二任妻子蒋碧薇将他和徐悲鸿的感情写成了一部自传,记录了与徐悲鸿的爱情纠葛。
与18岁的蒋碧薇私奔到日本
蒋碧薇和徐悲鸿是老乡,都是江苏宜兴人。蒋碧薇出身名门是蒋梅笙教授家的二女儿。蒋家和徐悲鸿在上海相识,徐悲鸿和蒋碧薇的伯父是学校里的同事,所以徐悲鸿经常到家里去拜访。蒋碧薇对徐悲鸿早有耳闻,在她眼里,徐悲鸿是与众不同的大人物。
徐悲鸿家境清寒,一家人都靠他的父亲卖画为生,但父亲四十多岁就去世了,于是养家的重担就压在徐悲鸿身上。他九岁从父学画,十七岁父母为他娶亲。他不满婚事,离家出走,跑到上海念书学习。两年后迫于生活压力,又回到宜兴教学。无奈他有一身的才华,却只能在留在家乡教书。教了两年书之后,他不愿意被家里人拖累,于是再次离家出走,来到上海求学。
18岁的蒋碧薇对徐悲鸿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对于出生在传统封建旧家庭的女性来说,她的生活天地仅仅局限于一楼一底的家里,她羡慕徐悲鸿的见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单调无趣。
「 徐悲鸿这时闯进我们的家庭,给我带来了新奇的感觉」蒋碧薇在书中这样说到。但是她已有婚约,但对于她未见面的未婚夫,充满了偏见。母亲告诉她,明年她就要出嫁了,她思前想后,悲从中来,隐隐啜泣。她的哭声正好被徐悲鸿听到。
过了几天,徐悲鸿拖了一位朋友来问蒋碧薇:
「如果现在有一个人,想带你去外国,你去不去」?
「 我去」!
18岁的蒋碧薇第一次独立离开了她的大家庭,和徐悲鸿从上海去了日本。
「我离别了养育我18年的父母,开始走上了艰苦人生的旅途」。
在一起十年后,才被承认
他们由于经济拮据从日本辗转又回到上海,蒋碧薇的家人原谅了他们。之后她陪徐悲鸿四处游学,在欧洲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徐悲鸿把大部分生活费用来买画,他们的日子过的艰难贫穷。对于从小出生在大家庭的蒋碧薇来说,开始有些抱怨,后来她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吃了上顿饭就没有下顿饭」的日子,她学会了为徐悲鸿做饭和料理家务。
「 像我这样结婚十年才有家的女人,这人世间恐怕不多了吧」蒋碧薇这样说到。此时徐悲鸿已经成为一名知名的画家。
在海外求学十年来,两人终于回国。此时蒋碧薇和徐悲鸿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而随着儿子蒋伯阳的诞生,又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一丝喜悦。之后的几年,蒋碧薇为徐悲鸿又生了一个女儿,一家四口,圆满的家庭。这样看起来完美的婚姻,在不久之后就被打破了。
师生恋
「 他最近在感情上有波动,他很喜欢一位在他认为是天才横溢的女学生,她的名字叫做孙韵君,徐悲鸿后为其改名孙多慈」。
徐悲鸿在向妻子交代这段感情后,蒋碧薇为了维护他的声誉,忍气吞声为他隐瞒着。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疏远。蒋碧薇希望自己的容忍能够换来丈夫的回心转意,但是没想到徐悲鸿弃之而去,他抛弃了她和孩子。
徐悲鸿为了追求孙韵君,带着行李去了广西。临走之前,蒋碧薇对他说:
「 在一起的时候,我对你的作为实在不能忍受,分开了,我可以眼不见为净。我有两个孩子,我绝不会放弃家庭,同时我也不会再嫁。假如有一天你和别人断绝了,我可以接受你。但是有一点,万一别人是嫁人了,你落空了,那我绝对不会接受你,这是我的原则。」
蒋碧薇出身在名门望族,她恪守传统女性的道德,同时她也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熏陶,她也有自己的尊严。她原想为了家庭原谅徐悲鸿的所作所为,她从18岁就和徐悲鸿在一起生活,风风雨雨也已经十几年了,她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还给她一个完整的家。但徐悲鸿爱的轰轰烈烈,直到在爱情中受伤。
孙韵君很有绘画的天赋,她是徐悲鸿的学生,因为她的天赋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当时他们有违伦理的师生恋,在校园里传的沸沸扬扬。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两人的感情越演越烈。
徐悲鸿为了可以和学生孙韵君在一起,公开登报与蒋碧薇断绝关系,之后便胸有成竹的去孙家提亲去了,孙韵君父亲却对他破口大骂,全家搬离广西。
徐悲鸿自此消沉过一段时间,战乱时期,人们四处逃难,蒋碧薇带着两个孩子也四处漂泊。徐悲鸿想挽回这段感情,但被蒋碧薇拒绝了,蒋碧薇坚持她的原则「如果因为你目的没达到,落空了,我绝对不会接受你的」。
之后徐悲鸿身边也出现过许多女人,她十六岁的女儿在信中问她:
「 爸爸,我要问您,为什么您每次追求一个女人,就要登报和妈妈脱离一次关系?假如您要追求十个女人,您岂不是登十次报?」女儿讽刺徐悲鸿的多情。
如果多情没有了艺术底蕴,也就剩下欲望的狂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