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与成长并联的事情。
1、
李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在3月中旬有一周专门给大家更新了关于写作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并坚持写作?理由有哪些?
比如内容创业突然火了,比如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等。但笑来老师给出的理由是:
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让你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让成长本身有迹可循。
凡是与成长并联的事情,都是值得做的,写作显然是其中之一。
我们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在为下一篇文章做准备。
更简单更基础的理由是——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写作的终极技巧是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2、
有一段时间了,时间特别紧张,每天忙忙碌碌。特别是随着近来搬家到学校附近陪读,时间一下子被切割成一段段的。本来5分钟就可以到班的路程,一下子延长了好多倍。琐事缠身,分身乏术。于是,日更的压力陡然加大。
想放弃的时候,就会翻开得到的这篇文章,提醒自己能多坚持一天是一天。
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坚持写作呢?甚至本身就是码字为生的人,为什么要报写作培训班,逼自己去挑战日更的压力?
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读到笑来老师的这篇文章的,所以上述这些理由,我统统不知道。
但我知道,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些,应该更加努力地尝试突破自己。
之初只是想,就每天记录一下感恩日记好了。这样,简单且没有太多压力,因为日记已经牢固成为了每天的习惯,不需要再过多地动用意志力。
但写了一阶段,发现自己陷入了写日记的舒适区。
记不得是哪位老师说过了,很轻松能够完成任务说明你还有进步的空间。
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以及日常的输入和输出。
断断续续地,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笑来老师说得没错,坚持写作是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回头看去,梳理自己生活和成长历程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收获良多。
3、
写作让自己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在这一年将日更进行到底。
从坚持心赏日记90天不间断,到坚持100天,到坚持365天;到日更公众号、写心赏日记和日常文字工作、孩子即将升入初三……所有的所有并联作业,这对于自己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正因为不容易,才更有挑战性,才更能锻炼自己不是吗?
都说,我们自己设置的目标,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最好。觉得这个小目标,就是如此。
不至于太高,让自己看着就没有信心;但又不至于太低,半小时就可以顺利完成。有压力,但又没到那种让人直接放弃的境地,作为锻炼自己的小目标,刚刚好。
相信每个人都潜力无限,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因为有方向,所以,为了逼迫自己不断跳出舒适区,会继续。
写作让自己拥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几个月前,有个同事小伙子在QQ上向我抱怨,他们部门的材料现在全部压给他一个人写,他觉得工作量大且繁琐,认为是自己好说话才导致了这种局面。
那时的我,安慰他说:你现在的工作,当你离开了这个岗位,什么都带不走,但你在这种高压下锻炼出来的写作能力,是陪伴终身的。而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提升,是永远受益增值的一件事。
他当时听了,竖了个大拇指,说有道理。
从那之后,再没有听他抱怨一句,而出手的任何材料却越来越好。很高兴,我的话,他听进去了。
如果是今天,他再来问我同样的问题,相信我会给出更多更全面的建议和视角。因为,我曾经和他有过同样的烦恼和抱怨,但如今再也不会了。
如今,面对再多的工作任务,再紧急的文稿,我都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搞定,而且是尽量超越以前的质量,再不抱怨。
因为,我知道,每一篇文稿的打磨,都是为了自己可以成长得更好。
写作让自己拥有了很清晰的成长路线。
以前的自己,无论是读书、听讲座还是看电影,大多数是看过就看过了。谁说的——看过的书都会刻在记忆里,都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呢?也许是有点道理的,但已经有太多的牛人说过——没有记录的输入,时间一长就灰飞烟灭,等于没有输入。
这是艾宾浩斯早已经证明了的事实。
就像在记忆里去寻找自己读过很多书,当时常常觉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还有很多划线写感悟表决心的种种想法。可合上书本,如今再回头望去,几乎除了书的名字知道自己读过,别的,什么都记不得。
所以,读书训练营的陈炬老师再三强调——无输出,不读书。
无论输出的质量如何,都是自己的思考,都是0-1的突破,1-2的完善。
郑委老师曾说,他很喜欢“越来越”这个词,我也很喜欢,所以给孩子的心赏日记里,这个词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在坚持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的起心动念,就这样,蓦然发现——觉察自己甚至觉察他人的能力就这样一步步增强了。
前天晚上,闺蜜在微信上痛诉家庭矛盾,她本不是一个敞开自己的人,几乎从未和我诉说过类似的烦恼。
于是,本来晚上时间几乎从不分享的自己,立即跟先生请假,约了她咖啡厅聊聊天。
一脸愤怒的她,滔滔不绝地阐述了问题的起因、高潮以及最终是如何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陷在“我是对的,他们都是错的”情绪里面不能自拔。
一点点帮她梳理自己的感受,帮她去看清——所有的行为,她不能接纳的行为,她看起来那些给孩子吃西药是害孩子的行为,其实和她的目的一样——大家都爱孩子,爱她,十分爱。哪怕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互相指责,但核心仍然是爱。
问她:什么叫理解呢?长辈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失控的行为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明是表达爱,却成了伤害?
她愣住了,说明白了。她看见了长辈6岁失去妈妈的事实,看见了长辈心里也是匮乏的,本身就没有被爱滋润过,怎么又能拿出滋润他们的爱?
那一瞬间,她豁然开朗,云开雾散。本来气得咬牙切齿地说,再也不要吃一口他们做的饭,可说我明天就好好吃饭。
是的,我们学习、思考、践行,不就是为了更智慧地处理所有遇到的问题,更幸福更快乐地生活吗?
她说,感谢我给她上了一堂无价的课。我说,我们最该感激的,都是自己。
如果没有写作,没有输出,学得再多的知识点也都只能是零散的点,无法串成线,更无法形成面。这样一来,面对这些吐槽,我恐怕会轻易地就被带入到她的情绪中吧?更枉谈从纷繁复杂的情绪中,推己及人去看清本质的东西了。
希望我们都拿起笔,去写作,以便越来越清楚地看清楚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完善与成长,越来越有力地打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越来越快乐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感恩写作,让我不断拥有复盘的惊喜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