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新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于是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进行改革,聘用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

  事业单位的聘用制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情况需求,面向社会大众发布招聘信息,招聘工作人员,招聘工作结束后,在双方自愿平等且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最终确定聘用关系。

  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医疗、教育、体育、科研等公共服务。我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数量多、从事行业多、专业技术人员多的特点,由于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使用行政机关人事管理模式,导致机构浮肿、办事效率低、用人机制不灵活、职工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等弊端的存在。聘用制的实行打破了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终身制,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搞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以及吸引优秀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应。

  聘用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意义:(一)有利于进一步对事业单位岗位进行约束管理。聘用制是基于合同制的基础之上对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劳务双方自主自愿签订合同,确定劳务关系,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性。

(二)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基于聘用制的事业单位管理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岗位竞争机制,这不仅使在岗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意识,更加注重业绩的提高,还能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性,提高危机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三)有利于岗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聘用制打破了传统的岗位垄断思想,使得岗位管理方式更加灵活,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更加合理合规、科学规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