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共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捧读杜甫的《蜀相》,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踏入锦官城外的武侯祠。那“柏森森”的苍劲古柏,不仅是祠堂的实景,更像诸葛亮精神的象征,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挺立,让人未读全诗已生肃穆之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尤为动人。碧草映阶,黄鹂鸣叶,本是生机盎然的春景,可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却道尽了岁月的寂寥。春色再好,黄鹂再鸣,也换不回那位鞠躬尽瘁的丞相,这种美景无人赏鉴的怅然,藏着杜甫对英雄已逝的深深惋惜。

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将情感推向高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短短十四字浓缩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从隆中定计到辅佐两朝,他以毕生心血践行对蜀汉的忠诚。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杜甫对理想贤臣的礼赞——在战乱不息的中唐,他太渴望这样能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才。

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堪称千古绝唱。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病逝五丈原的遗憾,不仅让杜甫落泪,更让后世无数怀志之士共鸣。这泪水中,有对英雄未竟之志的惋惜,有对命运无常的慨叹,更有杜甫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落空的悲怆。

千年后的今天,再读《蜀相》,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共情。诸葛亮的忠诚与遗憾,杜甫的忧思与敬仰,都藏在这凝练的诗句中,让每一个心怀家国的人,在凭吊历史时,都忍不住湿了眼眶。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让英雄精神不朽,让赤子之心永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