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鲍鹏山《孔子如来》笔记之“诗言志”
正文:
孔子问志,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曰:“吾与点也。”这便是“沂水舞雩”的典故。逍遥自乐,随性而为,物我两忘,何等快活!
如果说子路等三人的语言是应用文,曾的语言就是诗歌。同样是谈“志”,子路三人的“志”在物境里,曾的“志”在意境中。物境中的“志”不免累于物,受制于物,而常有掣肘之困;而意境中的“志”才可以“物物而不物于物”,周行而不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意地栖居,理想地生活,不滞于物,无牵无累,至人无己。
“诗言志”是我们传统诗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用诗歌言志,是为了让我们的“志”有些弹性,尤其是在面对现实坚壁时,能转个弯,不至于撞墙。经权结合,通权达变。如水一般,随物流行。懂得取舍,心外无物。
当“志”中有了“诗”时,“志”就由质实变得空灵,由坚硬变得柔软,由单向变得多元。这不是“志”的改变,而是“志”的回旋与柔韧——有此回旋与柔韧,方可以皎皎不污,不折,方可以“大而化之”(《孟子·尽心下》)!志向便不是毫无转移的磐石,而是百折不饶的流水。
我们知道,物之“弹性”是物的记忆:物的弹性越强,说明它的记忆力越强,受压变形后回到原状的意志力越强。一言以蔽之:压力越大,记忆力越强,反弹就越大。
人的志向亦然:弹性大的志向,才能“久要不忘”(《论语·宪问》)!而让我们的“志”具有弹性的东西,非诗歌莫属,非我们心中的诗意莫属。
诗言志,让理想诗意化,让诗意理想化。诗歌有志向,志向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收放自如。
曾点,字晳,故又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
据《孔子家语》载,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
附: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91日
日阅读:读完《孔子如来》《干法》,三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废话不说。珍惜明后两天,该学则学,该睡则睡,该笑则笑,该傻则傻。生活需要审视,理想必然笃信,良知寸寸不离,洒脱自然而然。
倒计时224日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