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一气呵成豪迈诗篇《送瘟神》。今日再读,仍能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一片奔涌之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七律二首·送瘟神》深刻感悟蕴含的人民情怀,作为指导改革实践的宝贵财富,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答好深化改革“灵魂三问”。
从“千村薜荔人遗矢”中感悟群众“急难愁盼”,找准改革“前进方向”,在“忧苦难”中答好“改革为了谁”。毛主席始终同情人民苦难、关心人民生活、心系人民需求,将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发展的前进方向。主席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之心跃然诗上。“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深刻展现旧社会血吸虫病肆虐下,人民群众对疾病的无限困苦与心酸,对健康生活的急切渴望与追求。获知老百姓困扰于“大肚子病”后,主席寝食难安,当即开展调查研究,指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前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问需于民”,细心观察房前屋后,真心倾听群众心声,从“柴米油盐”中感知群众冷暖疾苦,从“鸡毛蒜皮”中找准群众真实诉求,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从“地动三河铁臂摇”中感悟群众“智慧力量”,找准改革“源泉动力”,在“同心干”中答好“改革依靠谁”。毛主席曾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身处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位于创新创造的最前沿,对实践的变化感知最为灵敏、感受最为真实,蕴含着推动社会变革的坚强力量,以“银锄”征服连天山脉、挥动“铁臂”使大地震动,可谓“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将群众力量贯穿全过程,才能让深化改革的巨轮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同心干”,既要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自信心,加大对政策的宣讲解读力度,让人民群众做改革坚定的支持者、拥护者,也要真心实意“拜人民为师”,从群众实践中汲取“金点子”“妙方子”,搭建群众发挥作用的舞台平台,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智慧之海”“力量之海”。
从“六亿神州尽舜尧”中感悟群众“心之所向”,找准改革“衡量标尺”,在“尽开颜”中答好“改革造福谁”。“春风杨柳万千条”明媚的春景、“六亿神州尽舜尧”昂扬的精神,两首《送瘟神》对比出人民送走“瘟神”后的无比畅快,展现出国家建设对民众生活的显著改善。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群众的满意、幸福,不再是抽象深奥的概念,而是人民福祉增进的一面镜子,是改革发展的追高追求。改革成效好不好、明不明显,最终要以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来检验。广大党员干部要捅破“窗户纸”、听群众“真评价”,沉到一线开展成效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纠正,对群众满意的总结推广,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期盼,变“群众问着干”为“问着群众干”,在群众“尽开颜”中持续提升改革“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