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继续阅读《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的第三部分“信息共享”。
在前面,该书提到两种环境,复杂环境和错综复杂环境。在复杂环境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个人效率。也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分工”。在一条生产流水线上,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我复杂安装螺丝钉,你负责拧紧,他负责组合。每个人都不能松懈,不断提高自己速度,同时不要干扰到身边人。虽然我可能不知道自己在组装什么,但是并不影响最后产品被高效生产出。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作为管理者的职责是监督好团队中每名成员高效完成任务,心无旁骛,做好手头事即可。并且这些分配到个人的任务往往流程不变,熟练工最好。
出现新的情况,由上层针对新情况修改计划在分配到个人。这就是复杂环境下的个人高效促成组织高效。在这样一种模式中,领导者作用很大,而员工可能会很累,但是也不用太动脑子。
现在我们把外部环境改变一下,变成错综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正在变得难以预料。
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踢足球。有一个教练,很注重分工,每个球员有自己专属负责位置和在该位置需要的技能。甚至发放专属头罩,让他们只关注自己负责区域。他们分开训练,各司其职,各司其位,甚至不知道整块场地是什么样。
这样的一种教练所带出的足球队在球场上的表现可想而知。等到球进入他们负责的区域,他们再做出反应已经迟了。
没错他们很高效,但是他们行不成合力,他们在球场上居然不进行信息沟通,存在信息断点。信息断点带来的是一个团队在变化中能否存活,你效率再高,不好意思,你的团队死了,也白搭。
作者此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信息共享。在做决策前,团队内每个人都要花时间把自己了解的信息互相沟通。这当然很费时,必然造成个人效率降低。看似效率降低了。但是团队中每个人,对全局都有了解。可以快速对外界环境中出现的变化做出反应。这就相当于利用群体智慧。你不知道谁的某条信息对另一个人有帮助,靠领导者来决定信息流向就慢了。
所以看似个人效率降低,可是合在一起却是有效的。
比如不写就出局,大家都有共同目标,七天写一篇。大家虽然不是共同做决策,但信息共享。所以往往会有好的想法出来,这个团体有韧性。
以上就是团体通过信息共享提高敏捷性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