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是开启低年级阅读写话的钥匙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关于阅读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一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二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是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往。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喜欢吃一种食物,是因为食物中有喜欢的味道,喜欢阅读是因为文章中有自己喜欢的味道,因此才能津津有味地读书。

那怎样才能品出文章的的味道在哪儿呢?

面包好吃,不仅因为有麦的清香,还有里面的果粒;读书美味,不仅因为引人的情节,还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就要理解文中的词语。只有理解词语文中的词语,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的重点。而在授课中很老师人恰恰偏离了这个重点,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分析、讲解上,造成重心失衡。

那么如何抓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呢?

例1. 语文版二年级课文,《小露珠的梦》有一句。“我从遥远的大海上来。”(一)抓词。“遥远”而“遥”,恰是会认字,也就是这些词从会认会写字上来。

(二)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遥远”如何理解应用“遥远”这个词呢?我们用填词法。

我从大海上来。

我从(遥远)的大海上来。

理解,“遥远”是距离很长很远。

(三)指导朗读。放在语境中指导朗读,因为很远读时读慢拖长。“我从遥——远——的大海上来。”

(四)语用练习。低年级,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我从遥远的大海上来。

我从遥远的(  )上来。

(  )从遥远的(  )。

例2. “太阳公公说大海美极了,海水湛蓝湛蓝的,鱼儿在大海里游来游去,海鸥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

(一)抓词。在会认会写字,中有“海、蓝”“海”字出现了5次4个字,大海,海水,海鸥,海面;蓝,湛蓝,游来游去,自由飞翔。

(二)解词湛蓝。填词海水湛蓝湛蓝的。就是深蓝色。组词,天空湛蓝。

自由地飞翔。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海鸥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三)指导朗读。重读,湛蓝;缓慢读自由;动作表演读,飞来飞去。

(四)语用练习。

大海美极了。海面(    )海水(    ),天空(  )海鸥(    )。

既是完整的一句话,又是总分的格式,还有词语的运用。

例3.“你要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

(一)抓词。长途跋涉,历尽。

(二)解词。运用字源字形解词,跋是跋山。涉水,是蹚水,长途,走很远的路,爬很多座山,蹚很多条河。

历尽,经历很多次,把所有的都经历了,书上说历尽千辛万苦。

(三)指导朗读。长途,读的缓慢;跋涉,读出艰难,历尽,千辛万苦。

“你要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

(四)运用练习。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呢?

小露珠又变成了小雨滴,落进了清澈的小溪,流进奔腾的大河,河水载着小露珠流向了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样老师抓词语,理解词语,朗读句子,运用词语,就品出了阅读的味道,语文的味道。完成了这个层面,水到渠成的进入了第三个层面。

三、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往。

我们在授课中,往往没有经过文本的理解,没有经过语言的穿越,在文本与学生隔着一大层障碍时,就直接跨越到了情感、感悟、交流的阶段。

只有解开“词语”这一结,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开启真正的阅读之旅,才能实现生命的穿越,才能让阅读之花开放。

只有开启阅读之门,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顺理成章的走好写话的三个层面。

第一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第二,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课堂的重心放在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上,就开启了学生阅读和写话的大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