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媒
秋风朔朔
《一》
北京举办奥运会,石英作为台湾特派记者,赴北京采访报道。恢宏壮观的开场式,令她热血沸腾,感到无比自豪!她佩服张艺谋导演独具匠心的精心策划,画卷缓缓展开,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瑰丽夺目,震人心寰。她在摄下一个个精彩画面的同时,庆幸自己不虚此行,这是奥运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可说百年难遇!
石英是台湾一家时尚杂志的记者,今年已是三十八岁年纪,但至今仍是孤身一人。并非这位经济独立、容貌出众的才女贪财附势,实在是没遇到好的。其实她的择偶条件并不高,只有两条:一、两人一见钟情;二、男方胜过自己。结果这么多年高不成低不就,耽误到了这把岁数,成了名副其实的都市剩女。
比赛其间,石英没事,只等拍摄闭幕式的相片,她便去参观紫金城内的故宫。她看得很仔细,大开了眼界,感到台湾的故宫根本没法跟北京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如果把那里的珍宝放到北京来,那就没有遗憾了,她从心底盼望两岸能统一!
接着她浏览北京的市容,看到有张海报写着“木刻画展览——主办人孙世民”
她心里一动,这个孙世民她是知道的,许多年前曾在香港看过他的展览,买过他的一本作品专集,感到这人很有才华,能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家,想来他这些年一定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妨再去看看。
石英按着海报上的地址去了,那是一个区的文化馆,展厅虽不大,但观赏的人摩肩接踵,看来他在国内很有知名度,作品颇受国人的欢迎。石英被一组《金陵十二衩》的木刻画深深吸引,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她在画前久久流连,被作者的高超手艺所折服。这组画每个标价三万块,她在心里说:值!如果拿到国外远不止这个价!
“小姐,你喜欢这组画?”背后响起一个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她回头一看,竟是孙世民!比专集扉页上的相片老了些,可见木刻工作的辛苦。“孙老师!”她轻轻喊了声。“不敢,叫我孙世民吧。”他谦逊地说,“小姐,你认识我?”“嗯。我有你的画册,在香港看过你的画展。”“噢,谢谢!请提宝贵意见。”她便不客气地称名道姓:“孙世明,你的作品比前些年进步多了,你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小姐过奖了。”“我说的可是实话,没有一点奉承你的意思。”她忙声明,“你这开价太低,可惜了,如果在国外可以翻倍。”她好心说。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苦笑笑说:“我何尝不想去国外办画展?可没钱哪!毕竟我是个体木刻匠,生活没保障,靠刻画为生,这里办展还是靠朋友帮的忙呢!再说价格贵了没人会买,真肯出这价钱买的人,一是老板,二是政府部门,还常常砍价呢。”“我理解。”她同情地点点头。
两人像老熟人似地聊了起来。石英边谈边打量他:上身穿件茄克衫,下身着条牛仔裤,没像某些艺术家那样留长发扎小辫,而是一个平顶头,显得随和朴实。“小姐,您是——”她忙把自己的名片双手呈上。“喔,原来石英小姐是台湾来的大记者,失敬,失敬!石小姐,今天我设一小宴,斗胆请你,您是否能屈驾光临?”“好。”她欣然答应。
《二》
在一爿精致的餐馆里,孙世民和朋友们团团围坐。他首先把石英介绍给大家:“这位是台湾的记者石英小姐,来采访我们北京的奥运会。”石英起身向大家鞠躬致意,礼貌地把名片一一呈给大家:“能认识孙世民先生的朋友我很荣幸,想来大家跟我一样,也是爱好艺术的。”“我们都是孙世民的粉丝!”“我们都为孙世民鸣不平,这么一流的刀刻家却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太不公平了,那些所谓的闭着眼睛扭着身子吼的歌星,一出台就是几十万,什么屁艺术?”他们七嘴八舌。
“诸位,诸位!”孙世民忙制止大家,“这是没法子的事,市场经济就是这个样子,自生自灭。譬如现在的戏剧不景气,有什么办法?连国粹京剧不是也走下坡路,还好现在有个‘非物质文化’在挽救!像我这样的刀刻画更谈不上了,你就是申请到了非物质文化,画没有市场还不是白搭?”
这时石英在旁边插了嘴:“孙先生,你那次在香港办展览,画卖得怎么样?”
“卖得不错,可惜展览馆的费用太昂贵,不过还是赚了。”“石小姐,可怜哪,孙先生穷得现在还是孤家寡人!”石英听了心里一惊:什么,他到现在还没结婚?岁数可是有一点了!孙世民笑着对她说:“石小姐,别听他们瞎说,我相信婚姻是缘,是我的缘份没到。再怎么我也不会穷得连饭也吃不上,只是我这人不会当家,日常的化费太大。”
他的一位朋友不好意思说:“这也怪我们,老是让孙先生破费,今天又是他做东。他这人好客,用餐大多是他买单。凡知道谁有困难,他都大力相助,说他一个人好对付。借给人家的钱,也从不问人家要。”石英听了心里暗暗说:好一个侠义心肠!他这样子难怪孤身一人了。
回到宾馆已是半夜,石英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孙世民的身影一直在她脑际叠现,感觉到他是自己一见钟情的人,聪明能干,才华横溢,他的刀刻艺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前途无量!这种人只要有个安定的家,有个贤内助帮他,艺术青春会永远不老!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我去他住处看看,对他作更深入的了解。她是个一旦决定了就付诸实现的人,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自己定!
翌日早上她打他的电话:“孙先生,我是石英,谢谢你昨天的盛情款待。”“甭谢甭谢,这么小的事情不值一提。”“孙先生,我想去你家里看看,因为我想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好啊,只是寒舍太脏太乱了,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石英马上说:“我不介意。”“那``````那能不能两个小时后,因``````因为我临时有点事。”“好。”她答应道。
两小时后她去了他的家兼工作室,孙世民早在门口等候了。这是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她一进去就感到屋内刚收拾过,明白了为啥要她两小时后去的原因,心里暗暗说:这家伙还挺要面子!
“对不起,太乱了。”他红着脸说。“不错!一个单身男人能做到这样不容易。”她夸奖说。他把一间房作为工作室,大桌上摆着刻着的作品。“这是刻的《西厢》?”她问。“石小姐好眼力!”他很是佩服。“不是我眼光好,只要稍有文化的人一看便知,这是红娘,这是莺莺小姐,这是张生。布局很好,假山、石径、花草、树木,景色宜人,人在画中,相得益彰。”他抑制不住兴奋说:“真是俞伯牙遇到知音钟子期了!石小姐你也是我的知音哪——”
接着他告诉她:“我计划要刻《文成公主》,画面很大,人物众多,把那热烈的睦邻友好场面表现出来,将盛唐时的服装和蒙古族的穿着,还有松赞干布的人物刻划好。”他有这样的大略,她很赞赏:“好啊,那肯定是幅惊世精品,有人买。”两人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三》
石英去卫生间解手,见洗衣机上有一大堆脏衣服,便不声不响帮他洗了起来。孙世民着了慌,忙上前阻止:“石小姐,你是客人,怎么能让你``````”“没关系,再说是机器洗不费力。孙先生,我跟你一样,也是单身,忙的时候也堆满脏衣服。”“噢——你也没结婚?”孙世民很是吃惊,“为什么?”“跟你一样,缘份没到。看来是老天爷安排咱们相识了。”她意味深长的话,令他心旌摇动,但马上感到是非份之想,石小姐那么优秀跟自己配吗?
石英马上看出他的心思,爽快地说:“我的婚姻我自己作主,我择偶的条件很间单,两条:一是一见钟情;二是对方胜过我。因你都附合我的要求,所以我决定跟你确立恋人关系,不知你意下如何?”
她这么快人快语,他深感突然,既感动又担心:“可我这、这么穷``````”“我不怕你穷,如果我嫌贫爱富的话,还等到今天不出嫁?如果我嫁给你的话,就相夫教子,做你的贤内助,帮你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你的‘侠义’也应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不然你到老还是两手空空。你说我讲得对吗?”“对,对,你讲得非常对!”他连连点头。
两人确立了这关系,感情很快升温,石英便经常去他那里,直到奥运会结束回到台湾。他们经常保持联系,在QQ网上交谈。这天孙世民收到石英从网上发来的消息,说她请朋友帮忙让他参加最近在台北举办的一个画展,已经谈妥。孙世明又感动又高兴,马上着手准备参赛作品。
他还是第一次去台湾,所以特别谨慎,对作品选了又选。想不到他的那些参赛作品在台湾引起了轰动!画展没有结束那些画已被购买一空,连最普通的“梅兰竹菊”也成了抢手货。皆因台湾民众和内地同根同宗,喜欢传统的文化,越传统越好。
一天,孙世民带着他精心刻成的那幅《西厢》,去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很开明,对女儿的选择不加干涉。石英的父亲对《西厢》赞不绝口,连连说:“这礼物太珍贵了,我们实在收受不起。孙先生,你真了不起,可称一代名家。”可见他对女婿一百个称心!
为了满足台湾民众的需求,孙世民回到北京,又挑选了一批作品运往台北,再次被一抢而空。趁在台湾的机会,他和石英喜结良缘。他整整比石英大十五岁!
虽然年龄差异很大,但两人感情笃厚。
婚后孙世明带着妻子回了北京。朋友们都来为他庆贺,称颂他们是画为媒的天作之合!
《四》
不久,孙世明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自报家门说:“我叫刘成,是上海世博会筹委会的,久闻孙先生的大名,今特来请您作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木刻画,挂在我们中国馆的展厅内。”孙世明听了激动不已,这是他久埋心底的愿望!《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千古名画,我国绘画史上的瑰宝,闻名于世,目前已有丝绸、金箔、浮雕等多种材质的版本,就是没有木刻!他想填补这一空白,但迟迟不敢动手,因为这工程太大了,他一个人干没一两年完不成!
见他脸有难色,刘成说:“孙先生,有困难吗?我想凭你的手艺应该不在话下。现在离世博会举办还有一年多时间,我想你一定能完成。这幅木刻画我们出价一百万。”见他仍不开口,石英急了:“世明,你怎么了?说话呀!”孙世明终于开了口:“刻这幅画我绝对能够胜任。“那为什么?是不是一百万太少?那我们可以再商量。”刘成道,“但工期只给一年,包括在建的中国馆都要在2009年年底竣工。”
“钱,我不在乎,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世博会作贡献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我担心的是怕完不成。”孙世民说出了心中的忧虑,“你想《清明上河图》上面有多少人物?多少街景?包括船只、石桥等等,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世人对这画太熟悉了,再说也应该尊重原作,不能有一丁点儿的出入。可我一个人,从早干到晚,少说也得干一年,而且不能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这是为世博会而作的,代表的是我们中国,责任重大啊!”
这时石英开了口:“刘先生,他这人就是胆子小,其实他刻这画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稳当着呢!你放心,我替他把这活接了,保证如期完成。”听她这么说刘成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太太,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知夫莫若妻嘛!孙先生你就甭担心了,有这个贤内助帮你,你还怕什么?”
妻子出面替他接下这个活,孙世民还能说什么?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等客人一走,他便责怪她:“石英啊石英,工期这么紧,我都心里没把握,你却``````”
“你就别摆臭架子了,我相信你的能力,在你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再说,不也完了你的夙愿。”
孙世明真是哭笑不得,急得把书店买来的《清明上河图》拿出来:“我的太太,你看看——”“不看!我十岁就见过《清明上河图了》了,怎么会不清楚?你现在就给我抓紧时间动手干,别说废话,一分一秒不放松。”见她说得这么轻巧,他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第二天石英突然回台湾了,丢下丈夫一个人在家里。没办法,孙世民只得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没想到只三天石英便回来了,一进门笑呵呵说:“老公,我来陪你了,我说过要当好贤内助帮你的。”孙世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这是``````”“我辞职了!”“啊——”他惊得瞪大了眼,“你、你怎么可以``````”“怎么不可以?既然我嫁了你,就得夫唱妇随。”她竟唱起越剧来:“夫君你若有千斤担,为妻我帮你挑五百斤!”
“石英!”孙世明感激地一把将妻子搂在怀里,“我的好太太!”两行热泪爬下了他的脸颊。
``````只十个月,他们便完成了这幅《清明上河图》的木刻巨作。大家说,他们这是画为媒啊!
"},fu.�~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