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6岁女生网瘾、休学1年多,现在主动上学了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1

学生背景

G同学,16岁高一女生,来自浙江,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学习技巧。从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较好,上高中后作业很多,经常不能完成作业,后来疫情上网课,都是一边上课一边玩游戏,时常迟到缺课,被老师批评,开学上了一个月就逃避上学,自暴自弃、休学1年多。

2.亲子关系差。经常因为手机游戏、学习、小说的事情和父母对着干,与妈妈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孩子为了玩手机,会大哭大闹、拿刀自残威胁父母。

3. 人际社交技巧不足。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比较自卑,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孤立,偏向讨好型人格,想要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愿意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去配合别人。

4.认知偏差。长期的受害者思想固化,欠缺反思能力,认为这都是父母造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也不信任自己,导致她压力过大。

5.沉迷游戏。小学时就喜欢玩游戏,休学后经常熬夜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甚至通宵,精神状态很差。

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厌学(人际关系较差/学习压力)、和父母关系比较差(不认同父母教育方式/过低价值感)、严重网瘾(习惯性逃避),阻碍其正常生活学习。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入学母亲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正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3.建构学生力量感

4.抗挫折训练

5.情绪控制训练

6.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7.家庭教育

3

1、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各种关系混乱的问题。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建立稳定的信任的关系,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找到学习的深层动力以及其对于学习的认知偏差。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人际互动模式,以及退缩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从功能的角度,评估被动或回避的人际模式对自我认知的影响,并根据功能的水平采取相对应的干预策略。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2、学习能力提升,掌握学习方法。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逐步提升该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学生学习信念认知,增加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

3、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友爱同学,互帮互助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孩子戒除不良的兴趣爱好,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4

后期反馈

G同学已经正常上学了,能够跟上学校的同学进度,遇到不会的也会主动找同学老师帮助;父母现在也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降低自己期望,只想女儿身体健康,正常生活上学社交,亲子关系有所缓和;G同学能够合理安排自己上网的时间,遵守和父母的约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