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早起小“程序”

笑来老师在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过一个概念——活在未来。

如果说每天练习写作是活在未来,每天锻炼身体是活在未来,每天学习英语是活在未来,那么有一个习惯对实现以上未来生活方式有巨大加速度。

那就是早起。

早起也并不仅仅是起得早这么简单,早起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早起的情况下,我们更有可能完成每天想要做的大部分事情。

在早起的情况下,即便我们因为一些原因(突发事件或一时疏忽),浪费了不少时间,也依然能相对保持一天的从容。

说真的,现在年龄越大确实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了。如果某天起床晚了,多多少少会影响一天的效能,总有一种无力感。

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推理,在想明白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早起而是缺少睡眠之后,我决定开始早睡早起,今天已经是第137天了。

我笃信早起对自己是绝对有益的,并且时间越久,好处越多。

那什么是真正的早起?怎样就算早起了?

分两部分来说:

早和起。

先说

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快半年了,对我而言,6点起床就是非常严重的懒床事件了,而有些时候,我会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类似这样的话:

今天6点就起来了,好早啊,我要睡觉!

实际上这半年我没少懒过床,至今已有28次未能按时起床。但是这半年,多数情况下虽然我起床晚了,也比别人早,甚至比别人的“早起”早。

每个人的标准不同罢了,这无可厚非,只是如果一个人平时都睡到上午10点,忽然有一天8点起床了,他觉得自己这是早起,显然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我认为早起这件事,是应该有一个大致标准的。

对于大部分人,7点起刚刚好,6点起算早,但——

我5点半出门去跑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和很多车在路上穿梭了。

我5点40出现在学校运动场的时候,已经有超过50人在那里晨练了。(虽然都是中老年人,偶尔能看到年轻人。)

我6点半跑完步回去的时候,已经有在校大学生结束自习从教室里出来买早饭了。

……

早起的人太多了,只是不早起的人不知道而已。

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正常晚上10点以前就能结束工作回到家,然后能在11点之前洗漱完毕,上床再玩会儿手机,11点半一到就能做到放下一切去睡觉的人来说,早晨5点半之前起床,就能算“早”了。

再说

被闹钟叫醒,把闹钟关掉,继续睡,是很多人常有的事。

好一点的情况是,被闹钟叫醒,把闹钟关掉,躺在床上,虽然没睡,但就是不起来。这是更多人常有的事。

所以听到闹钟后起不来,困扰着很多人。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给自己设了五六个闹钟来确保自己早起。

但实际情况是,我每听到一个闹钟响起,就把它关掉,然后心里告诉自己:“下一个闹钟响起,我肯定起来。”

然后,我每一个都没起来,就睡过了头。

我绞尽脑汁给自己想了各种办法:

晚上多喝水第二天憋醒上厕所法,

每个房间放一个闹钟同时响必须一一去关法,

轻柔音乐唤醒法,

摇滚音乐吓醒法,

手机答题不然关不掉响铃法,

每晚睡前默念100遍“我一定要早起”法,

潜意识录音自我激励法,

罚跑操场60圈法,

听相声笑醒法

……

这些方法有用是确实有用,但同时也繁琐、发神经、且苦逼,这使得早起这件事像座大山一样压住我,让我心里负担极重,所以我有时不顾一切任性地直接睡到自然醒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那一天我整个下午和晚上都会罪恶感满满,心情低落到谷底。

后来我在网上找别人分享的早起经验和技巧来看,有一个网友分享的方法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看着既简单又有道理,就试了一试。

如果我自己是一个操作系统,那么我相当于给自己的操作系统安装了一个小程序。它是这样工作的:

我一共给自己设置两个闹钟,一个叫wake闹钟,一个叫up闹钟

当wake闹钟响起的时候(很轻柔的音乐),我被叫醒了,但我不必急着起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个闹钟,我只需要躺在床上,有时是迷糊的,有时也是清醒的,随便怎么样都行。

过了10分钟,up闹钟响起来了,我再一次“醒”了过来,我知道已经5点了,并且,下面没有闹钟了,如果我不起来,肯定就要睡过去了,那可就耽误事了!我调用“元认知能力”强行介入大脑想要继续睡的想法,告诉自己“你他妈的快坐起来!”,通常我就真的起来了。

这个方法就是这么简单,不给我们那么多“下一次”的机会。只需要我们在第一次听到闹铃时“wake”,在第二次听到闹铃时“up”,我们就完成了起床这个动作。

这个方法我试了之后,现在一直在用,虽然依然不能保证每天都管用,但至少让早起这件事简单了许多,也希望对大家有用。

不过再说一件最根本的事,早起根本上还得靠早睡,保证充足睡眠。如果睡晚了,虽然第二天也可以强行早起,但由于缺乏睡眠,这种状态顶多坚持个一阵子,就会败下阵来,不会长久。试图通过牺牲睡眠换来的进步,长远来看,都是不划算的。

所以千万不要熬夜,身体是学习和成长的本钱。

感谢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