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四月初十,姥姥您走完了您人生的第九十三个春秋。
早年的悲苦生活,中年的拖儿带女,晚年的乐享儿孙之福,您老人家全拥有了,您走的那个早上的那一刻,我虽身居异地,但在睡梦中,却十分清晰地听到舅舅大声地喊了一句:姆啊!之后惊醒,再无睡意。五点多就接到爸爸发来的微信,说老人家走了。
老人家虽然完满地无疾而终,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从懂事到中年,一直有您的陪伴,那种幸福感是超乎寻常的:您左手挎着菜篮,右手拉着我匆匆忙忙行走在崎岖不平的石路上的影子,总会在朝阳初照的路上或长或短地前进。
如今,豆浆、杏仁露的香味依然飘荡在那条古老的石板路上,路头拐弯处的弹棉花依然在节奏休闲地拉响,墙头贴着的配钥匙、修理钟表的广告字迹已是斑驳,驼背的锁匠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他的手艺,鸭姆捻的摊子还在,只是做这一切的已是他的第几代继承人了,您或许是见证这一切变化最长时间的人,不知道您轻盈的步伐在这里来来回回走了多漫长的路。
离开,回来,又离开,再回来,而这一次,您是永远离开了。那种永别的伤感紧紧地缠绕着我。在您走前的那几天,我不停地在这条您带大我的路上徜徉,我在寻找,我想寻找,找回我的童年,找回您拉着我的手的那种温热,找回那声声不绝于耳的叮呤,找回那越老记忆越新的乡愁。然而,石路两旁厚厚的青苔用它湿润的眼神无声地告诉我,物还是,人已非。
今晚难眠,因为我又想起了您———娇小的身躯,倔强的性格,坚韧的步伐,在那曾经凄风苦雨中稳稳地撑着一家活计的中国女性!那道长长的石板路,记下了您的质朴,厚重与善良!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