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耐,觉得自己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我又懒得提高。我知道人要多读书,可我又不喜欢读书,业余时间主要靠刷抖音、快手,看电视消遣时光。

可是当我有了孩子以后,尤其是产假在家的时候,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有一次刷到樊登在那卖书,见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就下单了一本《增广贤文》来读,只读了几页觉得没意思,就搁那了。

接着我又陆陆续续买了一些育儿书,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等等很多书,看了一些,对我教育孩子确实有帮助。

开学后,我开始上班,在学校我也读书,教学方面的专业书,我自己喜欢的书,育儿书。不再像以前刚工作时那样,有事没事就去找同事聊天,逛街,瞎溜达。

我的这种变化源于跟一个老教师的一次谈话,他说他见过一位家长批评他孩子学习不好,学习不用功。孩子却反驳道:你上学的时候学习也不好,凭什么说我。

这位老教师说,现在很多家长自己生活上不上进,却希望孩子能用心读书考大学,这就好比一个母鸡,她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希望她的孩子能飞起来。听罢,我哭笑不得。

我觉得这位同事说得确实有道理,年轻人,确实得有一颗上进心。

现在我做了妈妈,对带孩子教孩子这件事,我确实一无所知,孩子以后稍微大一点,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不能再用以前的老一套。于是我开始学习育儿知识。

有了孩子以后,我发现我跟其他没有孩子的同事已经很难融入一体了,刚开始我还觉得孤独,后来当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后,我每天看备课、看书,看娃,过得很充实,也不觉得孤独了。

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品,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将来就是什么样子。在我工作以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记得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时,我总是批评我们班学生,以至于开学第一次篮球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后,一个女生笑着对我喊道:“老师,这一次我们得第一了,你得夸夸我们,你以从来都没表扬过我们”。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确实对他们批评太多,表扬太少了。

那会我刚刚当老师,虽然我懂得教育心理学,懂得很多教育知识,可那仅仅是我懂得,知道该怎么做,并没有去真正实践,没有内化为我自己的行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凭着感觉来。我对学生批评得多,总是嫌学生表现不好,这种思想其实跟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教育我的方法有关系。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没有表扬过我几次,父母总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不仅学习上如此,生活上连洗衣服,也要夸别人家女儿洗得衣服干净,批评我洗的衣服不干净。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成了一个自卑的孩子,弟弟的性格跟我一样,也是内向,自卑。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我辅导弟弟写作业,弟弟那唯唯诺诺的样子,胆小害怕的神情,做题一点也没有自己的主见,一会猜这个一会猜那个,显然是被爸妈和老师吵怕了的表现。当时,我的内心就觉得很可悲。

是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家教育上的失败,所以我要改变我的教育方法。可我又不想走进另外一个极端——溺爱孩子,我三十岁才得了这么一个孩子,有时候真怕自己把孩子惯坏了,但也怕自己教育不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所以就要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家庭。

我是语文老师,我知道读书有多重要,可如果我自己都不喜欢读书,怎么要求我的孩子喜欢读书呢。妈妈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因为妈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了,所以妈妈的素质很重要,因此,我不能停下努力的脚步,我要想我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自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身体力行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相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如果孩子的父母下了班回到家就躺到沙发上玩游戏,或者看电视,那又怎么期望她的孩子能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读书呢?又怎么能培养她的孩子读书的兴趣呢?

为人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