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混沌大学创新学院学习的思维模型叫《单一要素》,我们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从诞生、发展、成熟到衰亡的过程,形如S型曲线。
S型曲线有两个点,分别是破局点和极限点。
它经历破局点之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最后遭遇极限点(失速点)以至于衰亡。
为什么一定会遭遇极限点呢?因为组织或个人内部熵增现象以及外部竞争的加剧,S型曲线遭遇极限点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且从历史来看,极限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
有一本书叫《第二曲线》,作者是查尔斯.汉迪教授,他研究发现,“在过去的环境里,一般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但随着科技、环境变迁,企业寿命已大幅缩减到14年”,这还是他当年那个时代的研究成果,那么当下的2019年,我们的科技环境变迁的速度更快,现在企业的寿命是远小于14年的。
本周学习的创新实战课《单一要素》就是在我们的第一条S型曲线还没有遭遇极限点之前发现第二条增长曲线的思维工具。
1.“单一要素”这个思维模型的概念是什么呢?
它是与第一曲线相关的某一个关键要素表现出十倍变好时,就是第二曲线破局点的关键指示。
然后围绕十倍变好的要素,构建新组合。
最后重度投放资源击穿阈值,就是单一要素最大化。
2.单一要素的两种类型。
条件型单一要素
结果型单一要素。
条件型单一要素:企业外部某个要素发生十倍速变化,它代表创新的必要条件出现了。
结果型单一要素:通常与市场需求有关,它是击穿阈值的关键要素。
例如:在销售过程中,我从一个渠道获得消息,有一家装修公司需要一家瓷砖品牌商建立合作关系,如果月底之前能够签订合作合同,每年就可以增加50万瓷砖销售额。
“对方需要找瓷砖商家合作”就是十倍速变化。
“月底之前”就是阈值。
所以我的单一要素就是快速抢在别人之前,建立合作关系。“速度”就是单一要素。
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有十倍变好或变坏的要素时,要区别是信息还是信号?
例如:生活中,我们发现红灯亮了,这是一个信息;纵向的车流马上过来,这是一个信号。
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怎么应用呢?
首先要拆解我们第一曲线的基本要素,选择十倍变好变化的关键要素,重度投放资源,击穿阈值,穿过破据点,长成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