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赏赐

(声明:作品原创非首发) 

        华朝,贞元元年。

  红尘一骑,驰入京城。马上人,风尘仆仆,一路高呼:“大捷!永安侯,西北大捷!”

        华朝立国二百年,不管边塞如何,京城一向繁华安宁。京城人远离硝烟战火,却消息往来,并不闭塞。他们听闻西北战事吃紧,也时刻关注着战局,希图早传捷报,好再传永安侯美名。

        “有永安侯在,西北无忧!京城无忧!” 

  不仅百姓如是想,连满朝文武也如是想。唯圣人心怀隐忧。功高震主,历来是天子大忌。

        捷报传至长庆宫含德殿。圣人端坐龙椅,露出不失分寸的赞赏一笑。先重赏了传报官,又征询满朝文武,该如何厚赏战功卓著的永安侯。

  一时之间,文武两班争论不休,只得暂时搁置,留待明日再议。

        圣人刚回乾元宫,连新得的好茶都没来得及吃一口,就有身边人通传,钦天监袁天风觐见。

      “宣!”圣人朗声道。

        一阵急趋步声,由远而近,伴着久浸丹药的异香。圣人稳坐等待,目光凌厉,威严逼人,自有天子气象。

      来人因圣人隆宠,特免跪拜大礼,只曲膝拱手,“臣袁天风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人宠极而笑,指着新烹的贡茶,以秘色茶盏盛着,  吩咐道:“士恩,将这紫笋茶,奉给袁天师尝尝。”

      袁天风受宠苦惊,忙饮下圣人赐茶,又深施一礼,“臣谢陛下赏,虽肝脑涂地,难报天恩。” 

  圣人笑道:“少拍龙屁!如此匆匆而来,所为何事?还不快快奏来!”  

  龙屁,是圣人与袁天风的专用语。  

  袁天风心下得意,委婉道明来意,“陛下,臣夜观天象,七星连珠将现,届时将有搅乱太平之人降世。臣惟恐于我大华不利,不敢不匆匆来奏。” 

  圣人心下一惊,面色威严不减,走下龙椅,低声问:“可知是男是女,何方何姓人氏?”

        袁天风摇头,只言不知,在圣人摆手示意下,羞愧退下。  

  圣人陷入沉思。无论是谁,哪怕至亲骨肉,也决不允他乱了大华江山。这是他做为天子坚守的底线。 

  “士恩,去查!不必手软!” 

  “是!”

        第二天,含德殿上,传旨官当文武百官面宣旨。西北军赐名永安军,赏金银绢帛美酒美食若干。永安侯嫡子,克日入京,入崇文馆,待读书成,委以重任。

        文武山呼万岁。唯礼部尚书崔睿渊沉默不语,圣人此举,是在剜永安侯秦炅的身上肉心头血。再深的兄弟情谊,也抵不过上位者日渐加重的疑心。  

  “有事奏来,无事退朝!”士恩传圣人意。 

  崔尚书走出文臣一班,执笏行礼,“陛下,臣有一喜事奏!”  

  “准!”圣人颔首笑道。  

  崔尚书喜道:“陛下,臣有嫡女,恰值妙龄,想高攀永安侯嫡子,配百年之好。” 

  圣人龙颜大悦,“崔爱卿身居高位,又与永安侯有少年情谊,结为儿女亲家,实为难得良缘。准!”  

  “臣谢陛下天恩!”崔尚书大喜,再执笏行跪拜之礼。

        数日后,圣旨快马传到西北边塞。

        边塞真是好风光。连绵起伏的青帝山,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山顶终年积雪覆盖,山下有永不枯竭的溪水潺潺。

        有水就能滋养辽阔的草原。有草原,就能纵马驰骋。青草茂盛处,还有雪白的羊群,似蓝蓝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秦翊京一身红衣,眉目如画,说不尽的风流。即便身处一群夺目的少年中,也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只见他轻轻一跃,跨上新得的枣红色汗血宝马,在无边的草原上,扬鞭飞扬起来。他喜欢这感觉,像风一样自由,像红霞一样绚烂。这宝马,是他这次出征,也是生平第一次出征,获得的战利品。他给它取名“长风”。

        “长风,快点,再快点!”辽阔的草原上,回荡着秦翊京无忧的笑声,也彰显着肆意的少年意气。

        不远草盛处。有一只肥肥的大灰狼,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羊群。秦翊京拈弓搭箭,只“嗖”的一声,正中猎物腹部。

        “哈,今晚又有新鲜的炙肉吃了!”

        众少年追来,无不鲜衣怒马,无不青春飞扬,连笑声都如高远的晴朗的天。

        草原上,疯够了,笑够了。少年们才踏着暮色,纵马返回安州城。

        安州城内,炊烟袅袅,一片祥和。秦翊京喜欢这平静的人间烟火,守护它是他一生的追求。哪怕身死,在所不惜。

        “小侯爷回府了!阿四、阿五、阿六,你们这帮兔崽子,就知道跟着小侯爷疯闹。”忠叔话在责备,却难掩爱护之意。

        侯爷的六个义子,按齿序大小,以仁义礼智信勇为名,冠以秦姓,均是牺牲将士的遗孤。经由侯爷精心培养,个个忠肝义胆,武艺高强。他们是侯爷的左膀右臂,也是永安军的未来。

        “忠叔,阿耶阿母可在家?”秦翊京灿烂笑问。

        “在,正等你呢。”忠叔敛笑而答。

        秦翊京抱了抱忠叔,又跟三位义兄告别,自去见父亲母亲。

      “阿耶,阿母,翊儿回来了。今儿出猎,猎到一只肥狼,已吩咐人去炙了。”秦翊京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邀功。

        不似以往,这回不仅没让父母开怀,反而引起更浓的愁云惨雾。侯爷神情严肃,一语不发。长公主则手拿绢巾,不住地揩泪。

        秦翊京不明所以,敛起一脸的神采飞扬与灿烂笑容,担忧地问询原故。 

  侯爷将一卷明黄,递给少年心性的儿子。

        秦翊京心下不喜,极不情愿地展开,一字一句,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翊儿,你怎么想?”

  侯爷不想逼儿子,只要他不愿,宁愿舍了这爵位,也要请天子收回意旨。只是,没有爵位,谁来护这一方安宁?京城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吗? 

  圣人猜忌,意气用事,苦的只是百姓。  

  侯爷懂,长公主又岂能不明白。一卷圣旨,夫妇二人左右为难。

        “阿耶,我不喜欢京城。京城繁华,也似牢笼,困住了阿姊,也要困住我么?”

        侯爷颔首,“果然,是我儿。”

        长公主沉默不语,只瞧着儿子,一个劲地揩泪。

        “我知道你的性子,跟阿耶是一样的。只是,皇命难违。儿啊,你好好想想,明日一早,再回复不迟。” 

  秦翊京满腹心事地辞了父亲母亲,躺进房间,连炙肉都没心情吃上一口。

        “侯爷,翊儿还小,我舍不得啊。”长公主夜半辗转哽噎道,心怨皇兄冷心。

        侯爷长叹一声,透着无可奈何。想他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死且不惧,唯放不下百姓,放不下宁静祥和的人间烟火味。

  “放心,我已吩咐智儿信儿勇儿,陪翊儿一起回京。”侯爷宽慰着长公主。

        十日后,翊京含泪拜别父亲母亲,由三位义兄作陪,离开了他热爱的安州。

        出城后,安州百姓相送十里再十里,无不眼含热泪满心不舍。翊京望着淳朴的百姓,忽觉哪怕困在京城也是值得的。

  只要他们安好,父母安好,安州安好,西北安好。哪怕舍了自己的命,又有何吝惜!  

  翊京快马扬鞭,倔强地不再回头。别了,肆意的少年时光!烈烈边地风,吹起一袭红衣,仿若惨烈的战地血。以后,京城便是他的战场。他知道。 

  可他,不过十五岁,却不得不长大。 

  “儿啊,京城居大不易,该藏拙时决不露锋,无论多难,活着最大。”阿耶的谆谆教诲,深深刻印在翊京的心间,他会尽量照着做,但也决不会坐以待毙。 

  “你崔世伯求来的赐婚,是为护你周全,万不可拒绝。”阿母的温柔嘱咐,翊京明白,也会尽可能应下,然后再伺机转圜。他不想似阿姊,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哪怕是名声在外万人想求的崔氏嫡女也不行。 

  就这样,翊京一行,日行夜宿,逛逛悠悠,直奔京城而来,准备接受所谓的赏赐。

                      (节选自《思帝山》,有删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诏令征召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让成都内史中山人耿滕任益州刺史。赵廞是贾皇后的姻亲,听到这个征召任命,非常害怕,加上...
    一顾倾城阅读 4,927评论 0 0
  • 简介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
    梦宸阅读 7,582评论 0 1
  • 第 一 章 秦爱济南托孤 高颎灭陈杀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争群雄并起,五胡乱中华促进了华夏民族和北...
    逐鹿公主阅读 4,831评论 0 1
  • 七律 赴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参加蓝氏文化研討交流会以记 “天下蓝氏一家人” (...
    兰光宗_63_西语_退休阅读 10,363评论 0 4
  • AsyncDisplayKit AsyncDisplayKit 是 Facebook 开源的一个用于保持 iOS ...
    二斤寂寞阅读 11,407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