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家长需告别急功近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拿去医院看病来说,病人主诉嘴疼,医生经过专业诊断和治疗,成功解决了嘴部的问题。可病人却抱怨:“怎么没把我的头疼治好?我身体还有其他毛病呢,这医院不行。”看似无理取闹,但仔细想想,在教育领域,类似情况也屡见不鲜。

不少家长送孩子去辅导班时,心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起初,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在寒假能远离手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一个充实的假期生活。于是,孩子参加了为期14天的辅导班,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上课,也确实学到了一些知识。然而,家长却开始不满:“孩子的英语成绩怎么没提上去?作业怎么还有错的?”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充分暴露了家长在教育上的急功近利。

学校教育历经多年,孩子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然而,家长却期望孩子在一个短期的辅导班里,就能彻底改变。就好比孩子在学校里多年都没能完全掌握的知识,没能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却希望通过短短一段时间的辅导,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再举个例子,孩子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总是摇摇晃晃,可能还会摔倒。家长肯定不会因为孩子一开始学不会,就指责孩子笨或者认为教骑车的方法不对。相反,家长会耐心地陪伴,鼓励孩子多尝试,直到孩子熟练掌握。但在学习上,家长却很难保持这样的耐心。一旦孩子在辅导班里没有立刻取得显著进步,家长就开始焦虑、指责。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如果家长总是以过高的标准和急切的心态去要求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家长们应该调整心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辅导班固然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孩子所有的学习问题。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真正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