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热点事件,希望你记住这几条原则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日益融入日常,人们获取资讯如今可谓是极其便捷。

在网络的加持下,各种消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范围大大拓展,同时人们的参与度也大大增强。

一部手机,就能够轻松的把自己的观点、想法传达出去,而且从理论上讲,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但是,也正是由于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极为便利,几乎没有限制,导致真假信息混杂,对立言论共存,普通人难以分辨。

热点事件出现反转不再鲜见,人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频频被利用、滥用,甚至滋生出大量网络暴力。

如何不落入别有用心之人的圈套,做正能量的传播者而不是恶意的助推者,是很多人在思索的话题。

以下这几个原则,供你参考。

1.不急着下结论

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公众媒体和自媒体,其中自媒体的基数大、分布广,对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通常快于公众媒体。

但是,反应快捷和信息全面,往往是难以兼顾的。同时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通常会采用搏眼球的标题文案,有的还会选择性地截取部分内容甚至刻意歪曲事实,这其中也不乏当事人。

由此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人们看到的很多信息都是有导向性的。一旦被这些立场极强的信息先入为主,后续凡是不同立场的信息往往会被大脑本能地视为谎言。

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大多离我们十分遥远,根本没有条件去查证事实,何况也没有必要。

所以,最好是只关注不评判,至少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要匆匆发表观点。毕竟在不掌握事实的时候,一切结论都是揣测。

尤其要切忌人云亦云,避免被有心之人当枪使。

2.避免自我代入

热点事件之所以会成为热点,往往是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比较近。相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让很多人一下子就会陷入到熟悉的场景中,激起了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如果这时候的情绪偏负面,很容易就会出现怜悯心理,随之而来的就是正义感爆棚。

在这种被放大的情绪支配下,一般人很难保持充分的冷静和理性,无论言语还是行动都会呈现极端化、对立化的特征。

网络上的极端言论、虚假信息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产生很容易,查证却非常费事,成本极高,即便是在网络实名制要求越发严格的当下。

除非已经达到针对造谣的治安、刑事处罚标准,否则几乎可以说无需负任何责任。所以才有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无奈。

既然无需负责,自然就无所顾虑。通过键盘发表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至少能让心里痛快一些。

在法律的约束力不足时,只靠道德准则来要求,效力必定很低。

在谣言的扩散中起主要作用的,其实不是制造者,而是传播者。

哪怕你没有刻意传谣的主观意愿,在没有经历现场的情况下,仅凭一点信息下断定,然后评论、转发,也是一种传播谣言的行为。

3.不做事后诸葛亮

对一个热点事件,我们有想法很正常。但是,千万不要,也不应该站在“自己比别人更聪明”的角度去批判。

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过是时代飓风所裹挟的一粒沙,风往哪边吹便飘向哪里。

影响任何事情结果的因素,既有当事人的认知水平、思维模式,也包括事发时的环境,以及情绪状态、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

以旁观者身份所想到的,把你换作当事人,未必会是同样的结果。

如果总以“如果换做我,早就怎么做”的心态来看待事情,不但于事无补,长久以往还会变得自大和狂妄。

保持谦卑之心,以足够的敬畏感对待世界,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成长心态。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