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章以往的尿性,我会以“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出力不出工的经历”的样式开头。
今天没有假设,我就是本期的实例——明明没有闲着,但最终的产出却寥寥无几。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不禁对自己发出了触及灵魂的拷问(笑)
为什么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因为时间没有用在点子上。
为什么时间没有用在关键点上?
因为没有用“以终为始”的心态,没有退后一步,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工作。
为什么没有以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全局?
因为过分追求工作时间,没有留出时间思考。
好,现在再反向思考。
行动前思考就可以解决工作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吗?
不可以,做到这一步,只能大致明确本周工作重点,但实际问题还没有解决;
那么利用“以终为始”,做事前先规划出大纲、步骤就可以解决工作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吗?
还不行,“以终为始”的前提是你知道任务的“终”到底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如果你都不知道该任务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你当然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分析到这一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解决工作投入产出比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带有“目的性”的工作;另一个是提高做事的速率。
带有“目的性”的工作
是指行动之前先思考。尤其像我这样超慢热的选手,无论外部给你施加怎样的压力,说时间多么的着急,你都一定要顶住压力,明白留时间给自己思考,才是最省时间的方式。
真是血淋淋的教训。
关于提高做事的速率
做事之前先找模板
你要相信,在多数情况下,你不是第一个遇到这个问题的人。部门内部一般都会有相应的模板。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重新发明轮子”,而是直接把“轮子”拿来用。
先明确任务要求、目的和预期效果
这个之前咱们讲过,5W2H法确认上级要求。但是,如果你处于一个新兴部门,任务要求很难被讲清楚,那你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就必须与对方主动沟通。
但沟通的前提是,你和对方掌握着等量的沟通信息。
什么意思?深度沟通,一定是双发对同一件事情有着足够的信息量,都对这件事比较了解,才有深入交换想法的可能。
一旦你对缺少相关的项目资料或者了解深度不够,所谓的沟通就会变成单方面的介绍。
分析到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观点——想在任务难以说清的情况下,明确任务要求,就要在掌握足量相关信息后,与对方深入交流。
注:今天文章准备地仓促,阅读体验不佳之处,请读者姥爷多多见谅。
我是马振朕。2018,我与自己有个约定,周更一篇有价值的精炼原创文。你的反馈是对我最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