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疗愈】从盲目的爱到觉悟的爱
心灵微刊 2015-10-23
从盲目到觉悟
家族系统排列研究的对象是“爱”,排列工作围绕的核心是“爱”,排列认为“爱”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盲目的爱。我们在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同时,不断地去奉献自己,牺牲自己,这叫“盲目的爱”。盲目的爱没有界限,注意力都放在过去,常常用一种自我摧毁的方式来表达。例如母亲自杀,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也会选择自杀、自残,至少不让自己活得好。例如父母离异,孩子结婚之后,可能也会步父母后尘,婚姻无法维系。所谓的“良知”,常常是通过盲目的爱发挥作用。
二、觉悟的爱。也就是有理智的、有建设性的、能够把负面情绪和痛苦模式转变为对生命有益、发挥正向作用的爱。这是排列唯一要做的工作:把盲目的爱转化成为觉悟的爱。觉悟的爱并不意味着不去感受过去的痛苦,而是心灵在连接的同时,理智上也要清明,这些是过去的“因”,“因”无法改变,却可以超越,超越之后,“果”就会不一样。
从盲目的爱到觉悟的爱的转变过程中,要符合三大系统规则:
一、整体
二、平衡
三、秩序
第一是“整体”。经由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所有的家族成员都要被接纳、被承认、被尊重,任何一个成员被排斥或遗忘,都会对整体造成破坏。就像之前我们举的例子,家族如果是一座金字塔的话,其中任何一块砖的缺失,都会造成空缺,而空缺必须被填补,否则可能造成整个金字塔的倒塌。那么,谁来填补呢?被排斥、遗忘的成员谁来纪念呢?后代中会有人来填补和纪念。
举个例子,假如一位女性排斥自己的妈妈,很可能她将来有了女儿以后,这个女儿会在自己的心灵里纪念外婆。在排列里可能表现出,这位女儿要么和自己的妈妈关系有问题——复制了妈妈的模式,要么她的心灵代表站在遥远的过去,和自己的外婆站在了一起。
这种心灵错位现象,我们称之为“身份等同”,这是纠缠最深的一种。你不光和那个人“同苦共难”,你在心灵里基本上就等同于那个人了。所以,我们经常在排列里问一句话“你是谁?”、“你真的是你自己吗?”我们在心灵里等同了谁,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没有觉察。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用一些话来测试当事人,比如“爸爸,我替爷爷来照顾你”,“妈妈,我替外婆来照顾你”,基本上这种话一出口,当事人立刻有了很大的情绪反应,你就可以判断这是“身份等同”现象。
中国古人强调“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就是“身份”。身份不明,身份错乱,身份不是自己,身份不摆正,心灵就会出问题。在排列中,很多人的问题就出在“身份等同”,代替另一个人在受苦。
第二种叫“平衡”。什么是平衡?生命由一男一女结合而来,一个孩子既有父亲,也有母亲,孩子、父亲和母亲组成了一个稳定结构,然后在结构的基础上,生命向下传递,这就是一种平衡。平衡如果被打破,就会出问题。
比如一个家庭,有父亲、母亲和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个人离开了,好比父母离异了,母亲搬了出去,这时候这个家庭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大家都觉得心里好像缺了点什么,有可能某个孩子也会想追随母亲离开。又或者其中一个孩子生病死掉了,剩下来活着的孩子可能也会生病,或者觉着活着很无力。
再比如上一代如果遭遇了一些很恶劣的东西,比如妈妈活得很惨,想要自杀,很可能女儿就先自杀了,为什么?因为女儿的心灵感受到了妈妈这些东西,出于对妈妈的爱,“我替你去死”。又或者上一代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后代可能就要来还债。比如爸爸犯罪,儿子长大也去犯罪,然后坐牢,干什么?“我替爸爸赎罪”。
这种情况,排列称之为“身同感受”,我在心灵里并没有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人,要跟随他、替代他或者怎样,但是那个人感受我完全能体会得到,甚至会把自己弄得像他一样。比如妈妈伤心,孩子也跟着哭了;爸爸不快乐,孩子也不敢让自己过得快乐。
第三种叫“秩序”。什么是秩序?过去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秩序,也就是会所,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各人尽其本分,不能错乱。具体到一个家庭里,父亲要扮演父亲的角色,母亲要像母亲的样子,孩子就安心做孩子。用海灵格的话说,父母是大的,孩子是小的,这是一种秩序。孩子按照出生顺序的先后,由大到小,这也是一种秩序。
秩序一定要端正,秩序不能混乱,一乱就会出现“身份错位”。比如在一个家庭里,妈妈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她的心灵还停留在孩子阶段,她不想长大,她把孩子不当成孩子,当成自己的玩伴。这时候怎么样?孩子会感觉有压力,虽然在生理上有一个母亲,但在心灵上母亲是缺失的。这时候,孩子可能不光做不了孩子,有些孩子甚至会在心灵上替代母亲的位置,成为父亲的伴侣。
“身份错位”的现象非常多见,排列里有时会用到“仪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让孩子面对父母鞠躬,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你们是大的,我是小的,我尊重你们”,或者让女儿对母亲说:“妈妈,你才是父亲的伴侣,我,只是你们的孩子。”这些仪式和治疗性语言都有助于一个家庭回复秩序。
三个子系统:
家族系统排列就是要通过从盲目的爱到觉悟的爱的转化,达成系统内部“整体,平衡,秩序”这三个目标。
此外,从系统角度而言,一个家庭还有三个子系统,也即夫妻系统、孩子系统和亲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也是不能缺失、失序和紊乱的。其中,夫妻系统是个封闭系统,孩子系统是个开放系统。夫妻之间容不下第三者,一旦有第三者加入,夫妻系统必然会出问题。而孩子系统可以不断有兄弟姐妹加入进来。
亲子系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和影响的。假如一对夫妻暴力相向,比如爸爸打妈妈,这时候孩子会怎么样?孩子会不会愤怒?孩子会不会压抑?父母的愤怒、压抑和暴力倾向,孩子会不会接收到?
然后这孩子长大成人,假如是个女儿,男人恐怕很难接近她。为什么?因为女儿感受到妈妈的痛苦,潜意识里对男性愤怒、恐惧,而男性也会在潜意识里感受到她对男人的排斥,所以无法接近她。或者就算两人有机会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这个女儿的愤怒会不会转移到伴侣身上?常常会转移,伴侣无辜中招,她自己还不知道。
换成是儿子,女人有办法接近他吗?也很难。因为爸爸打妈妈的时候,儿子的潜意识要去保护妈妈,他的心灵和妈妈站在一起,还有多少空间留给自己的伴侣呢?就算和伴侣在一起,他会不会重复父亲对待妻子的模式呢?
另外,如果孩子小时候,尤其是0-7岁之间跟父母分开时间太长的话,会造成影响亲密关系的另一个严重问题——“亲子关系中断”。有“亲子关系中断”经历的人,长大后往往很难和别人维持长久、深入的亲密关系。因为小时候渴望却得不到,最后就变成“欲拒还迎”,既渴望又恐惧,既想要又拒绝,不停在其中拉扯。在排列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疗愈这种小时候的创伤经验,具体方法我们会在以后的案例中讲解。
欢迎关注“心灵微刊”!
回复数字:1~30的数字,获取彼尚每日功课;
回复:生命之花1~118的数字,获取灵性传奇巨作《生命之花的灵性法则》各期连载;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