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叶淑媛 《冰面上的黑天鹅》

         题记:在冬天圆明园的湖面上,时常看到黑天鹅在游弋。

冬日的湖面结着薄冰

黑天鹅缓缓地游弋

肚腹下的冰层

拖成逶迤的鳞波消融

没有破冰的沉重与艰辛

仿佛自然而然的相逢与交融

那引颈高空 停顿凝神的黑天鹅

从容聆听天籁

沐浴于造物主的光辉

再游弋  远去

或者将脖颈弯曲成环形的弧线

红色的嘴巴啄破冰层

湖水中捕食

在尘世的劳碌

黑色的剪影倒映于白色的冰面

与影对望自省

因为是天鹅

绝不会留下狼藉的身影

黑天鹅

游弋在湖面

远处

冰层渐厚,冰封的湖面一望无垠

              2016-2-19

       美国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妮娜一人饰两角:白天鹅高尚、纯洁,黑天鹅邪恶、狡诈,让人印象深刻。淑媛妙笔生花,另着新意,赋予“黑天鹅”完全不同的意味,高贵、宁静、遗世独立,传达出一种优雅的美。

    整整一个冬天,呼啸的北风使圆明园万木凋零,空阔寂寥,更将一池绿水吹成厚厚的冰。即便早春天气,这里仍没有退尽冬的寒冷、凋敝。但,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春正在萌芽,冰层下已有丝丝暖流,太阳正在积蓄起新的力量。诗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缓缓展开的,整首诗如同一组电影镜头,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

     诗歌第一小节是一个远景,开阔的冰面上,黑天鹅游弋而来,“没有破冰的沉重与艰辛”,翅膀的一张一合间,“肚腹下的冰层/拖成逶迤的鳞波消融”,羽毛与水的相逢就这样自然而然,不着痕迹。

     第二小节中,镜头推近到近景,黑天鹅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色彩感强烈的词的修饰:“白色”的冰面,“黑色”的羽毛”,“红色”的嘴,使黑天鹅从周边的环境中跳脱出来,栩栩如生;“引颈高空 ”,“停顿凝神”,“从容聆听”三个短语,如同电影镜头中的定格,突出了黑天鹅凝神的片刻,而“将脖颈弯曲成环形的弧线/红色的嘴巴啄破冰层/湖水中捕食/在尘世的劳碌。”又记录下黑天鹅啄冰捕食的瞬间,一静一动间表现了“沐浴于造物主的光辉”中的黑天鹅自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它的从容,优雅与皇家园林的高贵、雅致相映成趣,传达出万物和谐,宁静悠远的情趣。

     结句,镜头又拉回远景,黑天鹅自然淡出,渐行渐远,整首诗节奏舒缓,意境悠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