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的一点认识(一)

之前看了一些关于“刻意练习”的介绍,然后自己去买书看了一遍,发现对刻意练习的理解和认识又深入了几个档次,在这里顺带一提的是,很多自媒体平台上那种“十分钟看完一本书”或者干脆找个人给你语音转述一本书的做法的确不太靠谱。经过转述书里原本的信息已经丢失了很多,更不要说转述人自己都没理解正确再转述给你,结果你还以为自己真的读明白了一本书,所以,书还是要自己读,并且要多遍的读,才能真正收获。

言归正传,关于“刻意练习”大部分人应该不陌生,现在很多学习类的媒体平台都会提到这个概念。

它的几个关键点是

1.设定目标
2.全身心投入
3.建立反馈
4.修正
5.大量反复

这几个概念很好理解,不过仅仅是解释一下概念难免有点隔靴搔痒,挠不到点上。肯定有很多人在尝试将这种指导思想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但说实话,刻意练习这东西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很困难。也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什么样的练习算作刻意练习。

我觉得之所以刻意练习这么难以把握,在于它有一层心理层面的活动,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建立正确的心理表征”,我们所说的设定目标,建立反馈,大量重复等等其实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正确的心理表征。而建立正确的心理表征,又能辅助我们设定目标、建立反馈。

由于之前看过很多人对于刻意练习的阐述,对于其中一些观点,我想给出自己的看法。

1.一万小时理论不靠谱

这个问题经常与刻意练习放在一起说,经过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究竟能不能成为行业专家,由于没有人完整尝试过,所以无法证明其真伪。不过当你看完《刻意练习》这本书以后,不必再纠结这个问题,作者自己都说了一万小时理论的研究并不严谨,没有足够的论证可以证明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后一定会成为专家,也不能确定成为专家究竟需要多少个小时。所以刻意练习与一万小时并没有直接联系,这是作者自己说的。

2.刻意练习太片面,想成为行业精英还需要运气、天赋等因素

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类似于“斯多葛派”哲学中提出的思想,简单说就是做好你能控制的,接受你不能控制的。

我认为刻意练习是在最大程度上给你提供一个自己可以把控的方法,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成为什么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具备同等层次的能力。或者退一步说,尽力的接近那个高水平。

想象一下,假如你有一个足够高水平的导师,来为你设定每个阶段的目标,监督你练习随时告诉你做的对不对,也就是给你反馈,然后你也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水平确实达到了行业顶尖,假设你练习的是唱歌吧,你想成为耀眼的明星是不是还需要有人引荐,有人赏识,你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一步一步向别人证明自己,这个时候你要等待机会。假如你练习的是编程开发,你的行业水准非常高,那么你在一个小公司可能满足不了你的野心,你需要大公司的平台,这时候又遇到人脉、机遇等问题。

我想这不是刻意练习能够帮你做到的,它本身在提出的时候也没有想帮你解决这些,我们要通过刻意练习做什么,它不会直接给你带来金钱、名利,甚至大量的练习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我们换一下表达方式,刻意练习不是让你成为专家或者行业精英,至少不是成为你心中那种功利的精英。

刻意练习让你具备专家或行业精英的专业水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042评论 4 106
  • 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计划,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用来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本书将给你指明方向。 《刻...
    春天的蜜蜂阅读 6,181评论 18 194
  • 缘起 2016-12-31在豆瓣上标记为想读。 预约的书今天(2017-05-22)终于到了,收到邮件后就让人顺便...
    im天行阅读 1,811评论 0 2
  • 荐语 打小时候,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灌输了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
    浥莲阅读 547评论 0 0
  • 推荐理由: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到某一方面的专家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
    牛顶风阅读 910评论 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