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张爱玲又有“新作”问世了。这回宋以朗先生还是找了个旧的借口,还特意怕人再次“看不懂”张小姐“穿插藏闪”的写作手法,找人写了篇考证,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然而兴许是对张爱玲的《小团圆》不甚喜欢的缘故,对宋以朗借张博名利的行为也很有些反感。故他这所谓的“序”,在读完全文后,简直是要作呕了。宋先生还真是低估了我们这些读者的智商――就这点“手法”,何至于我们要看不懂呢?
比之《小团圆》的“隐晦”,《少帅》简直不能再直白了吧。毕竟对于常人而言,若不是爱张,大抵也不会了解她与胡兰成那点事,读着云里雾里便能理解了;然而若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连带些张作霖、蒋介石与宋美龄,坊间传言早就是“家喻户晓”了吧。把这样一个早就被各种流言裹携的故事,曲笔为文,张自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段往事,本身已很有故事性,而张又是那么才华的人,会讲故事。读之前也是很期待,张要怎样说这么一个故事。
这份期待,真是太失望了呵。我甚至不愿信这是张爱玲在讲的故事――毕竟原文是用英文书写的,许是翻译者的不好呢?
但毕竟翻译再拙劣,故事的架构总不会有偏差的――张爱玲怎么也会这么直接浅薄的讲故事啊――全文就是夹裹着对话,把这个事草率的讲完了好吧。况且,语言也不见她往日的灵动惊奇,更不冷峻孤僻。更像是市井人的饭后闲谈,读来言语上全无美感。这哪里还是张爱玲呢。
再就内容说,也不过是“熟悉的旧闻”,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罢了。事还是那些事,却一味取巧媚俗,写得遮遮掩掩的,还尽添香艳情节,满足人们的猎奇心。
唉唉,实在没读出一点的好啊。这还是我们所佩服所爱的张小姐吗?
当然,你大可找个理由:这书毕竟是未完之作呢。可《小团圆》也是未完之意,但大抵故事也讲的圆满了不是?文笔也还是熟悉的张爱玲笔法不是?《少帅》可是连这点也做不到了啊。
若不是到了那个年代,颠沛流离后,红尘沉浮的张小姐,也江南才尽了?这多可怕。张去美国后到底如何,我们真的知之甚少,然而不如尚在国内时那般活跃是可以肯定的。她的作品少了很多,近来陆续出的几部,也较早期大不如。张似乎一夜间空白了数十年,待到国人再看她时,所欣赏佩服的,仍旧是她早期的作品。
似乎,她离开得太是时候――才华将尽,戛然而逝,把最好的年华与印象留给了我们。
但终究是很难接受不是?天才真的就这般草率的陨落?
或许,我们更愿相信,她去了一个新的陌生的世界,她太像再来一次“出名趁早”,如同她十多年前在上海所做的一样。不过这次她结结实实的碰了个头――太过用力,太过迎合美国人的口味,而把自己也给饶了进去。
又或许,她不过是累了,换了种方式,让自己远离了我们罢了。
我们只是,太不能接受,天才的陨落。
2015年10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