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能做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是很少有得;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作乱,那是不曾有过的。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根基稳固了,人生正途就会随之展现开来。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啊!”
心得
《四书诠义》说:“人多向空阔处求仁,而切近处不理会,古有子约而反之,使人勿孝第;盖切近处实践,则天理本心自油然而生,满腔恻隐遏制不住,所谓本立道生也。”有子教人致力实践孝弟之德,从切近处把握为人之方,能效亲,能敬长,心性自然醇和温厚,扩而充之,亦必能力行其他美德。
子女对父母敬爱之表现称为孝,对兄长敬爱之表现称为第。朱熹说:“孝弟,顺德也。”孩提之童,自其出生以来,会自然而然的要求亲近其父母兄姐,而觉得事事心安。父母师长若能与此时培养其善事父母之孝,兄长之第,带其步入社会与人相处,自然由此和顺之德,再逐渐实践其他美德,中至克己复礼,实践仁道。之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本立道生”,“为人之本”说的都是孝弟的重要性。孩童时期,孝第是最自然而然的事,因为他需要父母兄长的关爱。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人格,孝第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不光是要做,更需要把握度,讲究方式方法。
父母经常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未尝之愿。如果父母让你去做一份你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的职业,你会去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都是自由恋爱,你还会在意父母的建议吗?你会让父母教育孩子吗?父母用他们微薄的养老金,去买广告里那些昂贵的保健品,你会制止吗?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跟父母发生的最常见的冲突和矛盾。如何解决得妥当,还真是需要智慧呢。
少不经事时,总喜欢跟父母对着干,觉得这样是有个性。“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才知道有些事自己做的不对。再年长些,发现孝顺,要以“顺”为先。不同时期,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会发生变化,其实,许多事没有对错,尤其是在家里,因为家是个讲“情”不讲“理”的地方。
如何能与父母和谐共处,实践孝道?我的经验是“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的从父母角度思考,多沟通,也许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父母哪有不为儿女着想,不巴望着孩子们好的呢?他们帮你择业,替你选亲,无非是怕你走弯路,栽跟头。如果你能说清楚你的想法,表现出你的担当和决心,最终父母是会理解让步的。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只要自己自己承担起责任,和父母清楚分工,老人们自会乐得清闲。
同时,老人们的生活我们也不应该过多干预,先“顺”才能孝。
如果不想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就常回家看看,与老人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老人的心愿,想办法为他们实现。
但也有一些事儿,会让我们挺纠结,比如老来找个不靠谱的伴儿;比如买一大堆不知何用的保健品;比如有病不治。
就像他们不希望我们到处碰壁一样,我们也不希望父母陷入骗局或困顿。我们苦口婆心的劝,甚至激烈的吵,理由是为他们好,正如小时候他们对我们一样。但是,一味的拦堵,结果仍然是那两个字——“没用”。小时候我们不听劝,年迈的父母就能从善如流吗?
不妨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观察一下他们是否是真的开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要,再来建议。我们要相信老人的判断力,这样做,应该有他们的道理。如果他们开心,与健康无大损,就随他们去吧,我们来兜底,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所做的一样。
2016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