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7个月了,变得非常顽皮,不是爬出爬行垫探索新世界,就是在家人手里扭来扭去,一刻也不愿停歇。
只有到了晚上8点左右,哼哼唧唧开始讨奶,才会一边喝奶,一边依依不舍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于是,整个世界安静了。
看她四仰八叉地躺在小床上,肉嘟嘟小脸被枕头挤扁,尿不湿上浮现出三条变色的蓝线,突然感觉很宁静,很幸福,继而又生怕有什么力量破坏了这种美好。
能有什么呢?
01
前段时间有一条被警方认证的信息刷爆了家长群: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上完钢琴课,在回家的路上,一名陌生女子突然对她发起攻击,并声称孩子是她的。纠缠中另外一名陌生女子上前询问是否要帮助照看小孩,还有一个男人过来质问孩子是不是她的。
这位沉着冷静的妈妈非常机智,自始至终都紧紧揪住孩子的衣服,并大声求救路人:“请好心人赶快报警,有人抢娃娃”。最终,滋事的女子被警察带走。孩子虽然受到惊吓,但母子平安。
真心为这位妈妈点赞,冷静、勇敢、危机意识强,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因为忙着和人纠缠,就松开牵着孩子的手呢?
02
前不久发生在大连的“餐厅打小孩”事件,一个年轻的女子,因受不了四岁孩子吵闹,径自跑过去踹了孩子。孩子妈妈二话没说,不争论,不质疑,暴起打了回去。
没果冻之前,我对熊孩子十分反感,认为孩子有问题都是家长的责任,管不好就不要带出来给别人添乱,也不要拿“Ta还是个孩子”来当做借口和理由。
但当爸以后,接触幼儿生长发育的知识,才明白孩子大脑发育其实是不均衡的:大脑中管理理智的部分,发育要比管理情绪唤起部分慢得多。所以孩子都是先学会喜怒哀乐,等很久以后,才能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感。
怪孩子在外面大喊大叫,就像怪Ta一出生不会自己穿衣吃饭一样,毫无道理。
其实生活中放任孩子胡闹,不管不顾的奇葩父母还是少数,累得满头大汗,无法控制场面,手足无措的父母才是人群主流。
所以,我又要为这位虎妈点赞了,虽然没管好自己的娃有过错,但遇到伤害孩子的暴力事件,奋起反击,以暴制暴,充分发挥护犊子的英勇精神,对不懂事的人还以颜色。
如果我是这位妈妈,恐怕这个年轻女子要住院了。打女人不对?保护孩子才是我的正经职业,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讲道理,孩子的心理阴影,恐怕要大于她受到的暴力本身。
至于后果,以后再说。
03
有两部电影我只看了开头,一直没有继续下去。并不是故事不吸引我,而是感觉残忍,过于沉重和悲伤。这两部片子都与孩子有关,一部叫《亲爱的》,一部叫《素媛》。
拐卖儿童和幼儿性侵,貌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灾难来临的总是悄声无息。前一秒你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后一秒或许就会分崩离析,承受不幸,陷入无尽自责与懊悔之中。
每隔一段时间,呼吁拐卖儿童死刑的消息就会漫天飞舞。哎,如果死刑真可以解决问题,立法机构早就出手了。
稍微冷静一下,就会想明白:死刑会对被拐儿童带来更大伤害,引发更高犯罪收益,催生更多亡命之徒。这种呼吁只是一种恐慌情绪的无奈表达,当情感与理智碰撞,再多的分析思考能力也会消失殆尽。
问题是,在孩子被严重伤害的时候,你需不需要讲理智?
1984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1岁男童Jody plauche被一名25岁教练Jeff Doucet性侵,在Jeff被警方从加州押送回路易斯安那,抵达巴吞鲁日机场时,Jody的父亲Gary从提前埋伏的电话亭旁走出,用一把.38口径左轮手枪爆了Jeff的头,Jeff转天死亡。整个射杀事件过程,被当地媒体拍摄了下来。
Gary法庭心理学诊断报告显示,他的头脑中一直有个声音:一定要杀死Jeff,否则他将继续性侵他儿子,并祸害更多儿童。
这位父亲因中风于2014年去世,他曾说过:
我到死都会相信自己没有做错,如果有同样的事,我还会做第二次。
再次点赞。
04
静谧的夜晚,我的果冻好好地睡在她的小床里,安静的像个天使。而我却思绪万千,为很多潜在的危险操起心来,并想得咬牙切齿。
最好的方法不是怎样处理伤害,而是如何预防伤害发生。
作为一名父亲,我的责任就是默默守护果冻,让她远离一切丑恶、阴暗;同时,又不能让她畏惧黑夜,蜷缩在家人为她准备的果壳里,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
我会给她讲童话故事,但也要早一点让她知道,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像童话里那样美好。
我会让她拥有热情、礼貌、规矩和同情心,但也要让她学会戒备、机警、边界感和自利。
我会在她受到伤害时挺身而出,但也要让她自己学会散打跆拳道。
长路漫漫,我的小果冻,让我们一起面对这个精彩绚烂又危机四伏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