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门新的语言,像是获得一次新生。
没有比这句话更贴切的形容了。
(上)的提要:冉老师的黑历史
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只好拿自己当反例。
从签证下来,到出发去日本,中间足足空了一个月余。那时十二岁的我发愤图强,学习日语的结果就是只背会了五十音图的前十个字。其中,还因为是自学,错误地以为か行い段的「き」这个平假名,正如现在在屏幕上显示的印刷体一样,是三笔(实际上,是四笔写成)。
就这样,我脑子里装着学会的十个平假名,带着一张用日语写着“我叫XXX,我不会日语,家人电话是090-XXXX-XXXX”的小纸条,搭上了前往东京的飞机。
接下来的过程,就很简单了。因为日本的开学季是樱花盛开的四月,在正式升入中学之前,我有半年的时间来学习日语。这同时意味着,无论我学得好还是坏,半年后,都会被毫无余地丢进中学,颇有点背水一战的感觉。
大概是因为小,也正因为小,大家总觉得“小孩子学语言都很快的嘛”“课上多听听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家长十分乐天地这样想,我也脑袋空空,嘻嘻哈哈符合着,就那么报了半年的语言班,从零基础上到初级结束的那种。在班级环境和老师的高压下,三天背完五十音图,开始了一周五天,一天从9:00到15:00,一直日语课的枯燥生活。
每天上课都在讲文法,然而我还没有上初中,脑海里对文法没有一点概念,因此接受度比周围二十来岁的留学生们慢了许多。
学语言的过程从来是枯燥的,日复一日,反复练习和记忆永远占据了主旋律。后来,我定期教一个日本人中文,时常会担心自己讲课让人感觉乏味。
问他:“我这样讲,会不会很无趣?”
他诚恳地说:“要真正学点什么的过程,从来都是无趣的。不然就不叫学习了。”
放学后的时光是用来写老师留下来的作业,除外就是背课文的时间,坐在靠公寓走廊的窗前,从第一课开始,每一个有CD录音的段落,都反复听,跟读,纠正自己的语调,到最后背诵。
即使如此,我在二十几个人的班级中考试排名仍然是七八名的水平,可想而知,那时的留学生,大家都挺拼命的。学到后来时,不免开始偷懒,课文越来越长,背诵越来越吃力,就很少那样苦读了。
有一日,出门回家,遇到居住同一层楼的老爷爷,于是微微低头当做打招呼。
老爷爷:“已经没有在学日语了吗?”
我:“???”
老爷爷:“最近都没有听到你念课文的声音了呢,是怎么了呢?”
那时候,一定脸红了吧。
努力在哪里,都是看得见的。不可以以为小小的偷懒,不会有人发现,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谁看在眼里呢?
半年后,我通过刻苦学习,进入了中学,在里面如鱼得水。啊,这都是白日梦,实际上是,混得惨透了。
在中学里,一开始,每天上课时,桌上会打开四个词典——CASIO的电子词典,插着一张汉字学习卡的DS游戏机,还有两本小学馆出版的纸书,日中词典和中日辞典。
每节课都手忙脚乱地,一边查找迎面砸来的一堆生词的意思,一边写板书听老师讲课,没有一刻能偷闲。即使如此,还会因为语文课听不懂而想要哭,还会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日本的「社会」「理科」这两门课而跟不上内容。(类似我们说的文综理综)
说回日语,因为日语很多单词,掌握规律后会发现其实和中文有相似之处,日本汉字虽然读音不同,也有各种多音字,但撑死了也就那么多种类,学到后来反而越来越轻松。
我一边上课拼命查词典,一边放学后慌忙预习语文课文,同时,一周去还会去一次两次开设在别的中学里的「日本语学级」(这是日本政府为了一些不会日语的外国小孩·归国子女而在部分公立学校开设的免费日语班,老师不仅教日语,还可以补任何学校里的课程)。
在那里每周学几页汉字,从他们小学二年级的国语学起,每周参加考试,考过了就在墙上贴颗星星的那种。当日本语学级的国语考到小学六年级时,我渐渐也不再需要老师教我日语了。每周的日语课变成了补「社会」和「理科」的时间。
学语言真的不是一件可以偷懒的事情,一个单词查了一次,会忘记,查了第二次,也许还是忘记,反复查,才不敢忘,哪怕每次翻词典翻到心情焦虑。许多带有汉字的日语单词,因为不会念,标了一次又一次的音,最后终于学会,而那些因为看懂了汉字意思,就不再去查读音的单词,总是不会读,学习就是这么实在。
做了多少,便给你多少反馈。
厚积而薄发
从初中毕业时的足够应付日常交流,到现在敢去做教日语这件事,中途离不开高中的训练。说白了,就是大量的听说读写。
在高中,有了会一起出去玩的朋友,大家讨论的话题便越来越多,需要灵活运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增多,我的口语越来越纯熟,至后来,只要不报名字,都会很自然得被以为是日本人。
读写方面,日本高中的国语课分三块:现代文,古文(日本文言文),汉文(中国文言文)。
现代文多半是难以读解的议论文,等待一个句号的完结,有时候要连看四五排。(国语课的教科书都是竖排印刷,从右到左)
也许是更客观地旁观过日语的原因,除了理所当然会学好的汉文,我的日本文言文竟然学得意外得好,背下该背的古文单词,把每个句子,按照主谓宾定等等,比这些更复杂的一些日语规则,一个字一个字得拆开分析,最后窜在一起,意思便很简单了。
那时才开始理解,百人一首,俳句等,甚至其他古典文学的优雅。
现代文还是好难啊,可是当时我想要考东京大学。这所学校的复试连理科都需要考国语,何止现代文,连古文汉文都考,简直变态。(日本的理科生在复试里绝大部分不会需要考国语)
现代文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丢弃的东西,于是开始了每周读议论文,写答案的集训,反复练习如何用简短的文字包含答案所需要的关键词,组成合适的句子。大概一个学期后,高一的时候拿倒数的语文,不小心上了年级前十的排行榜。
喏,一个外国人,语文考试就超过了母语学习者。
好像从那时候开始,学到了一个形容词,用来称呼自己这样的人:Bilingual。
Bilingual其实是一种很奇异的体验,不知道这是不是共通的。
有时可以体会到,体内住着两个灵魂的感觉。说中文时的自己,和说日文时的自己,像是不同的人,她们彼此斗争,无法融合,甚至连性格也不一样。他们总是打架,我劝不合。只好接受,哪一种都是我自己。
诶,不知道,如果有机会变成trilingual,是不是又多了一种思维方式呢?
大概,又是一次新生。
写到这里,我痛苦却又期待地,再次打开了法语教科书。
教日语的经历和趣事,就留给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