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认真生活过,怎么知道生活的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居住的这个区,有一个小小的街心花园,花园旁,有一条宽畅的街道。早春时节,街道两边密植的樱花树繁花似锦,风一吹飘飘洒洒,甚是动人。有一次经过樱花道,看到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孩子,瞪着眼睛,仰着小脑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满树的花,伸出小手想要抓住一些花瓣。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士,大约是小孩的妈妈,拉着小孩子的手一再催促着要离开,可是小朋友却深深沉浸在花雨中,不肯挪步。这一幕场景,时常让我想起。这个小孩子的可爱就在于,他出于一种生命本能的对美的欣赏和感受力,专注于樱花的世界中,可是我们这些可恶的大人,却粗暴地打断了他对美的感知。

很多时候,成人甚至不如孩子对生活本来的美具有敏锐的发现力,更多时候,甚至忘了还有生活的美这回事,或者误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美。生活的美很虚无吗?生活的美,就是足够多的物质吗?就是花很多钱换快乐吗?就是得有大把时间才能拥有的吗?可是,你都没认真生活过,怎么知道生活的美?

你说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认知?毫无疑问。可能70后一说审美,80后就笑了,90后就醉了,00后就蒙了。对于70后来说,青春正好的时候,关于外在审美这事儿的认知基本上来自港台明星,生活美学观的形成大多有赖三毛的系列青春美文。而中华传统的美学知识则由于历史原因完全断代了。后来有一次在书店乱翻,发现一堆《香谱》《牡丹谱》《茶谱》……才知道原来古人的生活并不是历史书里画的那样,全是白描的陈胜吴广,也有各种温饱之外的有趣的矫情。

上学的时候,学了很多首唐诗,绝大多数都从高大上的政治历史意义上去理解了,却很少从美学的角度去品读过。当然这点我可以底气很足地说不是70后的专属,现在00后的一代也是这么学的。有时候甚至觉得,可能我们的孩子再也体会不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美了。我们的生活哪里不对呢?

70后、80后、90后、00后所认为的美,必定会不同。不过,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这其中总有最根本的共性的生活美学,只要我们慢下来认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柴米油盐酱醋茶,风花雪月诗酒歌,就这么简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