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苏东坡,可以说是有华人的地方就知道其人其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闲着得之”等或雄奇、豪放,或荡气回肠,或潇洒飘逸,或哲理丰富的诗词歌赋,谁都可能吟诵上几句;即便不能吟诵,也能讲上一两个相关的典故,他和苏小妹的故事,与佛印的调侃,与秦观的传说等等;即便讲不上典故,也能张口说出““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肉”等等老饕美食。
苏东坡所拥有的魅力,让大家都为之神魂颠倒。
为什么大家都会喜欢苏东坡?因为,在他的身上,呈现的是文人的理想;他的生活方式,更满足了中国人关于幸福、快乐、乐观、幽默、潇洒等,所有的想象。
林语堂高度的评价他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通过传记的形式,分别对苏轼的出身背景、成长学习、功名考取、为官之道、人生蹉跎、爱情婚姻、朋友知己、修禅问道及艺术人生等进行了层层剥茧和深入探究,深度剖解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发明家、政治家在文学水平、艺术造诣、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展现其正直、赤诚、豪情、逸趣、旷达的生命姿态和人生信条——我似乐天君记取,千古风流人物,东坡也。
01. 一蓑烟雨任平生
曾有人说,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才子,只能是苏东坡,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几乎样样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文人,唯有那个苦中能够作乐、风趣幽默的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这使苏轼幼年接受到好的家教,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成就了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此时苏轼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苏轼复官入朝。当苏轼看到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元祐八年再次被贬至惠阳。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而后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苏东坡一生经历坎坷,几起几落,几经风雨,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反复游走,在出入之间,他总能潇洒转身,达观知足,在纷繁杂乱中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坚持自己,顺境不忘形,逆境不忘我,方寸之间,初心不改。
02.锦绣华章,禅意人生
苏轼一生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轼是著名诗人,既有现实主义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园》、《荔枝叹》;又有浪漫主义佳篇,如《游径山》、《百步洪》,充溢着有磅礴的气概,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清新明净,华美自然,尤其是后者更成了咏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绝唱,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苏轼更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轼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楷书,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自云: “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擅画墨竹,亦善作古木怪石,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东坡其实在厨艺方面的成就,不比他在诗画方面的成就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对猪肉爱的深沉,还为其专门写了一首有名的打油诗《猪肉颂》。留传到现在“东坡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时发明很多菜式,至今都是家喻户晓。作为吃货,苏轼与弟弟的书信自然。常讨论美食。在惠州,他写信跟弟弟炫耀吃羊蝎子:煮熟了泡在小酒里,撒点盐烤着吃,能吃上一天,真是开心极了,就好像吃蟹螯一样。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拥有兼济天下之志,每到一个新的任所,殚精竭虑,以民为本,造福一方百姓,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
苏东坡有着无限的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这样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明朗、清欢。
03. 羞归应为负花期,十年生死两茫茫
提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就想到了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性格“敏而静”,堪称苏轼在仕途上的得力助手。二苏轼也把朝廷上的事拿来问王弗,因为他相信她,她聪慧,博闻强识,读了很多书,于是就有了“幕后听言”的千古美谈。
当王弗逝去后,苏轼写下情深意浓的《亡妻王氏墓志铭》。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用以寄托哀思。直到十年后,午夜梦回,苏轼仍不能忘怀那段与王弗共度过的美好时光,写下了让后人读来黯然泪下的千古绝唱《江城子》。
“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贤淑温厚,尤其待苏轼前妻之子犹如己出,她是典型的良母。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两人是经历过了相濡以沫的一段艰苦温情的岁月。
王闰之死后百日,他请画家李公麟画了十张足以传世的罗汉像献给妻子的亡魂,并在十一年后,王闰之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
“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兼侍妾。王朝云是歌舞优伶,对艺术方面很是精通,颇得苏轼的喜欢。“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一生都跟随在苏轼左右,两人一起生活了二十二年,最终因患瘟疫病死在岭南,享年34岁。自此后苏轼再也没有续弦。
人因情而柔软,情因爱而动人,人世间最美丽的情爱,莫过于我喜欢你,你也恰好喜欢我,两情相悦,两情相守。既能红袖添香,亦能携手扶持,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也不过如此,他们共同在鉴证着世间美好的男女之爱。
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影响深远的杰出代表,苏轼的巨大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真可谓“千古第一文人”,他发出的夺目光辉使整个北宋文坛为之灿然。宋神宗皇帝精辟地说:“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宋孝宗皇帝称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王安石曾对他评价为:"不知更百年,方有此人物"。《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集中体现了苏轼独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智能,字里行间中展示着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他独有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并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