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后面就是一座山,整个湾里七八户人家就坐落在那个山凹里。山后还连着山,一直连到我们当地一个有名的山寨子上。远远望去,山寨子上还清晰可见不知什么时间遗留下来的古寨墙,听大人讲若干年前那是土匪盘据的地方。
对那个山寨,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去那里捡松毛去过两次,听我奶讲日本侵略中国时她挑着我大伯跟我二伯去那里躲难的故事时听到过几次,再就是听我妈讲我爸带着同学去山上观景被打成现形反革命的事时提到过几次,但连着山寨的绵延群山却是一群孩子的天堂。
春天来了,山林里的各种鸟雀成双成对,快活地忙碌着,不时地从巢里飞出去又飞回来,欢快地唱着歌,歌声有的婉转、有的高亢、有的悠扬、有的低沉。我们常常在树下仰望着倾听着,想从鸟的叫声中判断出哪棵树上住着斑鸠,哪棵树上住着八哥,哪棵树上住着画眉,哪棵树上住着布谷鸟。入迷的时候鸟雀把粪便拉到了身上我们却全然不知。
有一天,我哥神经兮兮地说,妮儿,我看到一本书上说斑鸠养久了眼睛会变红,眼睛变红了就会说话了。你想啊,要是咱养的斑鸠会说话,那得有多牛气,全湾里的孩子都会羡慕我们的。而且我在后山上发现了一个斑鸠窝,里面有四枚蛋,母斑鸠正在孵呢,要不多久就会有小斑鸠了,到时咱们逮两只回来养着,咱一定要教会它说话!
说实话,尽管小时候我俩经常打架,但也抵消不了我对我哥的崇拜。他什么都敢尝试。因为看了电影《少林寺》,硬是要我奶给他缝了两个沙袋绑在腿上,每天带着十几斤重的沙袋在山上来来回回地奔跑着,说这样可以练成飞毛腿;因为看了电影《霍元甲》,硬是叫我爷给他整个大沙包,每天对着沙包拳打脚踢,说这样可能练成铁沙拳。结果飞毛腿没有练成,铁沙拳也没有练就。后又转行练一指禅,最终以手指骨折而告终。虽然没有成为武林高手,但我的哥最终还是成为了江湖写手。因为我哥从小就特别爱看书,特别爱听广播,经常中午到别人家听评书听得我无可奈何地去给他送饭。好象天下奇闻、天文地理他都懂。
所以,尽管我有点不相信斑鸠能说话,但经他的口一说,我还是信了。
一个正中午,我俩偷偷上山了。这对老斑鸠一直守在窝旁没有离开。我俩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快下午了,终于发现老斑鸠离巢了。我哥迅速爬上树,刚想伸手去抓,老斑鸠居然回来了,一个俯冲过来,略过我哥的手飞过,然后撕声厉叫着。他们盘璇在鸟巢附近,扑打着翅膀,尖叫着,俯冲着。但终究这种吓人的架式敌不过强大的人类,我哥从鸟窝里抢出了一只小斑鸠。
小斑鸠真柔软啊!全身还没有开始长毛,眼睛也没有睁开,跌跌撞撞地能够走两步。小斑鸠被我哥藏在他的上衣里贴着肚皮处,我们一路狂奔往家跑。等跑到家时,小斑鸠已经在我哥的肚皮上拉了几坨屎了!老斑鸠一路在我们头顶上盘璇着,尖叫着,俯冲着。那时年龄小,我们只是享受着抓到小鸟的喜悦,全然不能理解老斑鸠凄厉的叫声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我哥早已经准备好了鸟笼,是请我爷爷帮忙编的,鸟笼里柔软的垫子是他偷偷把自己的一件夹袄剪了做成的,我们还帮小鸟准备了水槽、食槽。每天一大早起来,我们就扛着锄头去挖那种粉红色的小蚯蚓。回来后,我哥把斑鸠放在他腿上,双手轻轻地掰开鸟嘴,把蚯蚓送到它嘴里去。小斑鸠总是很艰难地把蚯蚓吞了下去。而我在一旁准备好水,喂完蚯蚓,又用小酒杯喂点水给它喝。有时来不及挖蚯蚓,我们就弄一点米喂它吃。每次这件事情做完,我俩才会背着书包去上学。
老斑鸠并没有因为我们把小斑鸠困在笼子里而放弃。现在想起来,这真的是一个让人落泪的画面。我们给小鸟喂食时,老斑鸠就在门口的大树上扑打着翅膀,凄厉地尖叫着,直到我们把小斑鸠放进笼子里才停止。这样的场面持续了十几天,有一天中午回来,我们居然发现一只老斑鸠嘴里叼着什么东西正往小斑鸠嘴里喂呢。我们一走近,老斑鸠便扑地一声飞走了,小斑鸠便又喳喳地叫了起来。原来老斑鸠从没有放弃喂养它们的孩子。
为了防止老斑鸠打开笼门,我们在笼门上上了一道铁丝。每天我们都观察小斑鸠的眼睛,有时我们还强行用手掰开斑鸠的眼皮来检查,就是为了能见证奇迹。但终究没有等到眼红的这一天,小斑鸠便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一命呜呼了。
我和我哥俩大哭了一场。为了纪念这只被我们养死的小鸟,我们在菜园子里给斑鸠挖了一个坟墓,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又怕久了这个坟墓会被雨水冲刷平,我们在斑鸠墓前栽了一棵石榴树。
多少年过去了,斑鸠墓早已经不见踪影,但石榴已经长成了大树,每年硕果累累。每到石榴成熟的季节,我们站在石榴树下品尝着美味的果子时,就会想起我俩曾经做过的傻事。
后来,我读到了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想说,劝君莫动枝头鸟,母在家中望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