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测徒劳无益,长期投资的关键在于“无视噪音,坚守价值”

彼得·林奇曾警告投资者:

“没有人能预测利率、经济或股市未来的走向,抛开这样的预测, 注意观察你已投资的公司究竟在发生什么事。”

历史证明,除了少数例外,人类的大多数奇迹都是长期的、人为的事件。进步是一点一滴得来的。人类进步的无声奇迹是:一步接一步,一年又一年,世界在进步。

预测只会吸引眼球,除此之外什么也做不到。所以,沃伦.巴菲特说:

“市场预测者的言论会充满你的耳朵,但绝不会填满你的钱包。”

因为市场预测徒劳无益,长期投资的关键在于“无视噪音,坚守价值”。


1.市场不可预测

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

“如果说这60年来我在华尔街注意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人们无法准确预测股市的走向。”

格雷厄姆、巴菲特、林奇等投资大师均指出,无人能准确预测股市、利率或宏观经济。

既然如此,为什么专家们还要日复一日地做出如此多的预测呢?

贾森·茨威格在他的著作《投资的怪圈》中解释了人类不断进行预测的冲动,他说:

“正如大自然厌恶真空一样,人们讨厌随机。人类对不可预知的事情做出预测的冲动源于大脑反射区的多巴胺中枢。”

他把这种人类倾向称之为‘预测成瘾’。预测成瘾是一种强迫性的欲望,它想从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中找出意义,包括那些不可能预测的事情,比如未来的股价。

2020年新冠股灾:媒体预测“大萧条2.0”,但标普500指数在2020年末创历史新高,2021年继续上涨。

2020年3月,《经济学人》、CNBC等主流媒体警告可能出现比1929年更严重的萧条。

众多专家也作出了极端预测:摩根大通预测美国GDP将萎缩40%;高盛警告标普500可能跌至2000点(较2月高点下跌4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预测"多年经济低迷"。

然而,市场实际表现到底如何呢?

1.股价暴跌速度创纪录

标普500从2月19日高点3386点到3月23日低点2237点,33天暴跌34%;道指出现史上最快跌入熊市纪录(仅19天)。

2.惊人反弹

当美联储宣布"无上限"购买国债和MBS,同时将利率降至0%-0.25%,并启动多项紧急贷款计划后,股市开始反弹。

标普500在2020年8月18日收复全部失地(仅用126天,创历史最快复苏纪录),2020年全年回报率达16.26%,2021年继续上涨27%。

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我贪婪"再次应验。2020年3月23日成为十年最佳买入时点。

如高塔姆.拜德所说,媒体和专家的预测往往基于“预测成瘾”(多巴胺驱动),实则是吸引眼球的噪音,与赌徒行为无异。

股票市场是唯一一个这样的市场,当里面的东西大减价时,人们会从商店里跑出来。

建议投资者,时刻用巴菲特的忠告提醒自己:

“市场预测者的言论会充满你的耳朵,但绝不会填满你的钱包。”


2.长期主义是唯一可靠的策略

巴菲特认为在投资中关注个体企业至关重要,而非那些关于加息、通胀猛增、股市崩盘、石油冲击、衰退、萧条甚至全面战争的喧嚣。

如越战、苏联解体、理查德·尼克松总统辞职等轰动全球的大事件,既没有影响本杰明.格雷厄的投资准则,也没有影响投资者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

例如:

1965-1975年越战期间:道指在战争期间年化回报仍达4.2%,宝洁等消费股毛利率反而从38%提升至43%。

1974年尼克松总统辞职:标普500当年下跌26%,但次年反弹37%。

1991年苏联解体:美股当年上涨31%,麦当劳同年新增海外门店数创纪录......

格雷厄姆的著作《证券分析》中的三大原则在这些动荡中始终有效:

1. 安全边际:1974年市场恐慌时,美股市盈率仅7.8倍,创历史极值。巴菲特在当年逆势买入华盛顿邮报,持有33年获利超百倍。

2. 企业所有权思维:可口可乐在冷战期间海外收入增长9倍。

3. 市场先生隐喻:1987年股灾单日暴跌22%,但全年仍收涨5%。彼得·林奇在股灾当日继续加仓,次年基金回报达38%。

再比如:2008年次贷危机时,霍华德·马克斯在备忘录指出"现在是投资50年一遇的机会"。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当别人注意天气时,你在专心种地。”

真正的财富都是在市场恐慌时播种,在企业成长中收获的。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聚焦企业本质,而非宏观噪声。

历史证明,股市的长期趋势向上(如美国200年股票实际回报率6.5%+),但收益集中在少数爆发期,必须全程参与。 

霍华德·马克斯在1993年2月写给橡树资本客户的备忘录中写道:“从1926年到1987年,股票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44%。但如果你去兑现,错过了这744个月中最好的50个月,你就错过了所有的回报。”

格雷厄姆曾说: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

高塔姆.拜德指出:投资者要想从股票中获得高回报,需要承受周期性的下行波动,更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坚持投资,无论市场起落涨跌,不要担心明天、下周或下个月市场走势如何。

记住,成功的投资需要耐心和纪律。对于投资者而言,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则是你的敌人。


3.历史研究是抵御情绪化决策的武器

价值投资者鲍勃·罗德里格斯曾分享芒格对他的教诲:

“我在南加州大学研究生院的投资课上遇到了查理·芒格,有幸问了他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能做一件事,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投资专业人士,我应该做什么?”

他回答说:“读历史!读历史!读历史!”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建议之一。”

芒格建议“读历史”,因为研究历史可以获得相关基准率,避免近因效应和生动性偏差。

从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到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任期结束,美国经济经历了八次经济衰退、大萧条、1907年的金融恐慌,以及两次漫长而残酷的世界大战。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01年的210亿美元增长到了1945年的2280亿美元左右,在44年里增长了约10倍;1945年到2016年底,从0.2万亿美元增长到18.6万亿美元,增长了93倍,并创造了6.4%的复合年增长率。

不同政治体制下,美国股市会出现短暂的股价波动,但是对众多大型财富创造者却连轻微的影响都没产生。

大作手杰西·利弗莫尔曾说:

……历史上没有任何地方像华尔街那样,如此频繁或如此整齐地重复历史。当你阅读当代关于繁荣或恐慌的报道时,最让你震惊的是,今天的股票投机和昨天的股票投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游戏不变,人性也不变。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本性一直没有改变,贪婪和恐惧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注定了投机性的愚蠢行为将继续上演,从而导致无休止的周而复始的繁荣和萧条。

例如: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咆哮的20年代,随后是1929年的大崩盘;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繁荣”、70年代的漂亮50、80年代的美国生物技术泡沫和日本资产泡沫、90年代的科技泡沫,21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以及2017年的加密货币泡沫。

泡沫的典型特征是一些重大的技术革命、廉价的流动性、用更高杠杆来掩盖的金融创新、对上一次泡沫的遗忘,以及抛弃由来已久的证券估值方法。

金融史上的每一个泡沫最终都破灭了。

哈里·杜鲁门总统曾说:

“日光之下无新事,只有你不知道的历史。”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你以为的新问题,都能在历史中找到模板——如果你读得足够多。

记住,市场的新故事永远是旧剧本的重演。所以,如芒格所说,读历史,投资者应以史为鉴,避免或减少犯错。

4.

投资,有时要努力赚钱,有时要避免亏损。因为市场不可预测,短期预测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2008年金融危机,多数专家未能预见崩盘;2020年新冠股灾,媒体预测“大萧条2.0”,但标普500指数在2020年末创历史新高,2021年继续上涨。 

长期主义是唯一可靠的策略,需关注企业本质而非市场波动,如越战、苏联解体等事件未影响其长期收益。 

历史研究是抵御情绪化决策的武器,因为人性永恒(贪婪与恐惧),导致泡沫与崩盘周期重复。 

给投资者3条建议:

1.像巴菲特一样,关注企业现金流而非宏观预测。 

2.像亚马逊一样,用长期思维对抗市场波动。 

3.像历史学家一样,从过去的泡沫中学习,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写在最后,愿你我放弃预测,通过深入研究企业价值、坚持长期持有,并借助历史规律抵御情绪干扰,最终实现财富复利增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