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的包谷糁

连天阴雨思春暖,一夜入秋早梦寒。

到了这个时节,早饭的诱人最好不过的就是包谷糁了,而且需要用老碗盛,搭配上屋里人拿手的一盘油泼雪里蕻或凉调红萝卜丝那也算是到了无欲无求的最高享受了。

送走急急忙忙要上班的屋里人,想着约好同学今天来尝尝今年刚下来的包谷糁稀饭,老梁今儿的早餐就急急忙忙着手预备了。

老梁年龄不大,只是大家习惯了叫他老梁,热心人。从学校毕业分配至部队服役当了团长到如今退下来,爱吃包谷糁的这个习惯也就保持了几十年。朋友们也都知道:老梁端上稀粥碗,送金给银都不换。

今天的包谷糁是今秋新收的包谷,小米粒大点的糁子,泛着金黄,也透着乳白,星星点点。挖上半碗糁子,在烧开水的铁锅上,顺着蒸汽,半空中均匀撒下,纷纷扬扬,既是一道复古的风景画,也是一个蛮讲究手感的技术活路。

上灶小火细烧,勤搅锅底,少许碱面味道更熶,糁子下多少要根据个人爱好掌握稀稠。经过三扬六搅的文火慢煎,不出半个时辰,这一锅包谷糁也就大功告成了。

包谷在老家也称玉米和御麦,更贴切的口音应该是御麦。包谷糁也叫玉米珍珍,或御麦稀粥。凡事沾上了“御”,也就必有不凡之处了,少不了宫廷御宴的传说。

做御麦稀粥的地道说法是:糁(SAN)稀饭。可见稀饭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一个字:散。掌控不了“散”这个字和火候,就拿捏不住稀稠,把握不好这个度了。经验不够老道,烧糊了锅底,再好的包谷糁子也就糟蹋了。

屋里人特意交代的小菜收拾停当,刚盛好稀饭上桌,解下围裙,这城里同学带着孙子也就喜呵呵地进门了。

望着冒热气的包谷糁稀饭,城里的孩子眼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老梁赶紧招呼:“娃呀,来把碗端上,转圈慢慢吃,不烫。”

老梁盛包谷糁的碗是专门从老家孟侯塬上带到城里的,瓷粗底厚,口阔沿薄,是吃包谷糁的专用和绝配。左手端起老碗,右手拿住并拢的筷子顺溜老碗的里沿,一排一排顺着碗沿扒拉,来一个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刚盛的滚开的包谷糁,那也是既不烫手,也不烫嘴。

热心的老梁只顾和同学闲聊,哪知道这个孙子,端着碗在房子里一个劲地转圈圈,一口包谷糁烫得娃儿呲牙咧嘴,吸溜吸溜地又唾在了碗里,两眼泪汪汪,一副欲哭欲嚎、无辜委屈的样子。

大个子团长老梁弯下腰身,给娃儿手把手地示范了一遍动作要领,看着孙子熟练地在手上转碗,顺着碗沿吸溜吸溜地熟练吃起来,头也不抬,这才端起自己大一号的老碗,有滋有味地展开一场水围城的战斗。一边夹起一口红萝卜丝,一边还不忘给孙子出了一个谜语:一棵大树五个股,上边卧个白老虎,你说是个啥?

端上粗瓷大碗,盛满稀稠刚好的御麦稀粥,年龄不大一头花白短发的老梁再和老同学叙旧几句知心话,老梁这手里的这个粗瓷老碗热乎乎、暖洋洋,如同秋日暖阳,直达心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黑娃在主家吃头一顿饭时有点拘束。黄灿灿的小米粥里下着细匀如丝的白面条儿,调着清油爆炒的葱花,喷香喷香的,黑娃刻意节...
    简书茶馆叶老板阅读 7,910评论 19 52
  • 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了这一家银行上班。过了一个星期,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也来到了这里,他叫峰,一笑便露出洁白整齐的牙...
    醉里挑灯看钱阅读 1,677评论 0 0
  • 最近被工作的事情压的有点喘不过气,现实中的自己好像跟想象中的差距有点大,逼迫着自己前行,但是自身好像蜗牛,前行的有...
    逃家小兔Emiliy阅读 3,596评论 0 0
  • 当我看见手上的红点连成一片,初念的排斥出来了,说好的耐心去哪了呢? 好人和坏人的区别是,坏人知道用些小法小术去达到...
    九忆之城阅读 1,319评论 0 0
  • CentOS 7.0默认使用的是firewall作为防火墙,使用iptables必须重新设置一下 1、直接关闭防火...
    HXSi阅读 4,1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