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本非我所长,了解此书是因为在考研复习期间观看了阎步克先生的中国古代史(上古至先秦部分)的公开课视频,算是私淑阎老。也折服于阎老的博识,更可贵的是阎老那里理解到政治制度这个观察中国历史演进的窗口,所以购来此书巩固学习。
相较于我过去从地缘、民族、军事、科技等角度观察中国历史,政治制度则更准确地从内部反映了中国文明的发展逻辑。中国是世界上政治制度非常早熟的国家,从三代以降,就发展出庞大且系统的官僚体制。因而,政治制度可谓是中国文明明显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政治制度着眼,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内因,也就更容易把握中国文明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发展轨迹的分叉在哪。
阎老的书少且精,和陈寅恪、田余庆先生的论文一样难读,应该说这也恰好反映了北大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师承脉络。阎步克先生师承田余庆先生,而且从本科直到博士都是田老亲授,论资历算是田老最有资格的接班人,从他的公开课视频中也屡次听到他对自己恩师的赞美。他的论文自然也就继承了陈、田等人重考据的特点,善于见微知著,从不易察觉的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重要线索。
另一方面,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大学生,他又比其师更多地接触日本、欧美中国史研究的成果。所以,在他的论文很少如其师的《东晋门阀政治》带有明显建国早期所倡唯物主义历史观痕迹,不会刻意反复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制度的影响(这也并不是说阎老忽略经济基础的作用)。相反,他的史观很明显受到了日本的宫崎市定和美国的黄仁宇的影响,带有全球视野看中国的味道。比如他对东晋南朝士族贵族化的论述就有内藤湖南、宫崎市定等京都学派的研究成果作支撑,本书书名“波峰与波谷”所隐含的历史螺旋式发展观点也在黄仁宇的书中多次被提到。因此,通读本书,不仅可以从全球视角和政治制度视角观察中国历史前两千年发展脉络,还可以从阎步克先生这位改开第一代历史学者代表的角度看到中国历史学界与日欧美历史学界相互借鉴的成果。
最后,我想说阎老是一位“喜欢文学的同学”。之所以此话形容阎老,是因阎老在公开课视频中多次说到“喜欢文学的同学可能看过……”,而他接下来引用的那些诗词往往台下和电脑前的听众都未曾耳闻。因此,我等网友就在弹幕中戏谑,其实阎老才是那个最喜欢文学的同学。虽然文史本不分家,但在学习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当代教育制度已很难培养全面的通才。故而研究历史的学子多不长于著文,市面上多数历史科普读物要么毫无真知灼见,要么艰深难读,毫无文采和叙事手法。《波峰与波谷》并非严格的论文集,更像通史读物,自然没有太多对普通读者显得枯燥、繁琐的考据,行文更加流畅,也就更能感受到一位文史兼修的学者写文章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