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西回到成都的第一感受是:呼吸顺畅了。第二感受就是:热,真热,太热了!!
八月初的成都气温达到将近40摄氏度,真有一种要把人烤化了的感觉。但无论怎样热,安排好的行程还是不能省略。
三星堆,一票难求。据导游说,三星堆的票必须提前两三个星期在网上抢购,否则根本买不到。可想而知暑期的三星堆广汉博物馆每天要接待多少游客。
本以为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体验会跟几年前去秦始皇兵马俑一样,人挨人,人挤人,热得像被关进沙丁鱼罐头一样喘不过气来,可没想到新建成的博物馆不仅高端大气,设计感十足,而且馆内宽敞清凉,环境非常适合参观者踏踏实实地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自动讲解机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全程清晰全面的介绍了三星堆从1927年第一次文物出土,到2020年六个祭祀坑的发掘,历时几十年有关三星堆的考古研究的工作进程。可以说,是我参观过的感受最好,最科学化的博物馆之一。
说实话,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包括杜甫草堂,这些景点打卡价值都不太高。且不说游人多,拥挤,乱,体验感差,就是纯碎的游览价值都不高,连照张到此一游的照片都相当地费劲,因为无论怎样也躲不开背景里的人群。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群人的背景墙。
不过,黄龙溪古镇倒是有让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初次听到“黄龙溪古镇”这个名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幽静,古老,安逸这些形容词,却没有想到那里竟然是一个小朋友的乐园。
我们开车到黄龙溪古镇停车场的时候,很惊奇地发现停车场里走动的游人几乎清一色是带着小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们身穿清凉夏装,脚蹬各式凉鞋,手里不是端着水枪,就是抱着脸盆,全身上下都发散着一股兴奋和迫不及待的气息。这样的游客群体完全不符合“古镇”两个字给我的感受,让我心中不觉有些奇怪。
不过,这点儿疑惑一走进古镇入口的大牌楼就被解开了。原来,一条纵穿古镇的人工水渠是吸引戏水大军的所在。
这条水渠的活水源头来自一个巨大的喷水口,山泉被汇集到镇口蓄水池,通过人工设备喷向一个巨大的倾斜的圆鼎中,再从鼎中流出形成瀑布。清凉的山泉水填满水池后,再顺渠道流向古镇深处。如果没有游客,这本是一幅乡野山林,镇古径幽的画面,但现在颇为壮观的戏水大军却让古镇“旧貌换新颜”。
水池里,沟渠中,只要是水面高度没过人脚面的地方,都站满了玩儿水的孩子们。不论男孩女孩,不论高矮胖瘦,这些孩子全是从头湿到脚,他们一边抹着脸上的水,一边往其他认识不认识的小朋友身上泼水。与水里一片欢乐沸腾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岸上的家长群,被热晕的爹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可怜的树荫下或者不知疲倦地录像摄影,或者耐心地刷着手机等待,让人不禁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身高185的小儿子,年龄虽然已过17岁,但心智仍未成熟。很明显,他的心早就被从戏水的人群中传来的欢乐的尖叫声撩拨得不能自已,但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湿透的孩子们都比自己矮一大半儿,他又拉不下脸去加入他们。我看出了小儿子的纠结,几次三番劝他不要顾及别人的眼光,但终究幼稚的好玩之心没有战胜青春期的自尊心,小儿子摆着一张酷酷的脸,貌似无所谓地离开了水渠。
虽然没玩儿成水,但小儿子在湖边的茶楼里学会了四川麻将。湖边有不少茶楼餐馆,因为离着水渠远,所以相当的安静。点一壶茶,坐在空调房里,玩着麻将凭栏远眺,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闹中取静的体验。
成都太大了,短短两三天的时间,我们只能窥豹一斑,完全不能了解它的风情与全貌。不过,即便是短暂的停留,也让我们在美食与美景中记住了这个不一样的城市。
再见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