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驾驭发展大局的政治智慧。作为组织部干部,我深刻认识到中长期规划既是国家发展的“导航仪”,更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
文章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从1953年首个“五年计划”到正在推进的“十五五”规划,70余年间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脉相承,始终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核心主题。纵览全球,鲜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以接续奋斗的韧性将长期战略转化为现实成就。
一是目标矢志不渝: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的“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强国”的“两步走”安排,体现了党对历史使命的清醒认知与坚定传承。
二是路径环环相:将宏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任务,通过五年规划细化落实,形成“远景目标—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的有机链条,确保政策连续性与执行力。
三是制度优势转化:规划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
四是实践启:组织工作需强化战略思维,把服务国家规划作为干部选拔培养的标尺,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蓝图接力者”。
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必须主动将工作融入国家规划大局:
一是强化干部战略素养:将规划理论与实施案例纳入党校培训核心课程,提升干部把握长远、统筹全局的能力。
二是优化政绩考核体系:把落实五年规划任务的实效作为干部考核重点,突出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风险防控等指标。
三是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组织在规划宣传、政策落地中发挥引领作用,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正如文中所强调:“用中长期规划指导发展,彰显的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组织工作必须成为这一政治优势的坚定维护者和实践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