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向西,翻过漫漫乌鞘岭,地形渐渐开阔,南面是能看见皑皑白雪的祁连山,北面是青石色荒凉的龙首山和合黎山。南北之间的洪积扇上,就是古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千百年来,无论是说胡语的僧侣,还是说汉话的商贾,从这里来了又去,生生不息。而文化的碰撞,也擦出了美食的火花,羊肉垫卷子就是这类美食中的典型代表。
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一侧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之地,温带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下长出的咸草,让这里的小尾寒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著名的北纬38°线在这里经过,充足的光照,明显的昼夜温差,使这里的面粉多了几分筋道。游牧民族的肉和农耕民族的面,在这里像古时说不同语言的丝路商人一样,相遇了。
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人家,但有贵宾做客,饭桌上必少不了羊肉垫卷子。男人宰羊,取羊排,将羊排剁成两寸左右,或炒或煮做法因各家习惯不同将羊肉烹熟备用。女人和面,擀成一毫米左右能透亮的面皮子,面皮子上将胡麻油抹匀撒上葱花,然后将面皮子卷成筒状切块。面卷从上面看,形似羊排,侧面看,形似寿司卷。
男人准备的肉先入高压锅,后将女人准备的面垫在肉上。高压锅里的几分钟,让羊肉和面卷的特性发生了交换,吸收了羊油的面卷黄澄澄的像金元宝,麦芽糖也为羊肉裹上了焦糖色,喜气洋洋。羊肉烂的像面卷且有麦香,面卷韧的像羊肉且有肉香。出锅用直径60-70公分大盘盛,撒少许青椒丝,主客分坐一圈食用。如果你不看盘子随便吃一口,第一时间绝对品不出你吃的到底是羊肉还是面卷,再品一口祁连山下青稞酿的酒,晕晕乎乎之间,不觉味蕾已酥麻,全身通透,美不可言。
从月氏、鲜卑到匈奴、强汉,从沮渠蒙逊到隋炀帝,以及无数的往来使商。时空在河西走廊的大地沧海桑田着,民族融合也不断在此发生着。羊肉垫卷子,也以它独特的方式,述说着不同民族交融的历史,香味也那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