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我上高中三年级,距离高考仅剩37天,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99天。清晨8点半,我和爸爸从咸阳市出发,开车前往西安市长安区。路过咸阳市体育馆的时候,在这里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牌前留影——
上午10点多,经过长安区郭杜镇,我们走进这里的香积寺。当时,门票10元,学生5元。漫步寺院之中,都是仿古建筑,只有善导塔算是文物。此塔修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为纪念善导大师而建的舍利塔,也称“崇灵塔”。
中午12点多,我们来到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办南侧的秦岭北麓。相传,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所以翠华山也称“太乙山”。正值五一黄金周,这里游客非常多,大门前就开始堵车,好不容易才进景区。当时,门票70元,学生35元。
首先,我们来到山崩石海景区,眼前是一大片乱石堆积,相互叠压,高低错落。它们都是山崩形成的景观,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在这些乱石堆积的缝隙之间,形成了众多奇洞,包括冰洞与风洞。冰洞比较深,洞内地势低,形成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阻碍洞内外的冷暖空气流通,夏季温差可以达到23℃以上。因此,洞内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形成的缝隙。此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约30米,高约15米。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速度加快,风力变大。因此,游人进入洞内,觉得凉风嗖嗖。
翠华峰海拔1414米,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尖角突出,直指苍穹。这些残峰规模不大,为山崩的源地之一,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漫步其中,奇峰怪石,让人目不暇接。
山崩的巨石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流水,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堰塞湖,被称为“天池”和“水湫池”等。如今,经过改造之后,这里可以划船。周围山崩的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人间仙境。
离开天池之后,我们开车来到遇仙沟。翠华山所在的太乙峪,西南侧有一条山沟,被称为“遇仙沟”。从北向南,进入山沟,沿着潺潺的溪水,不断地向前行进,吊桥、瀑布、水潭、石门等依次呈现在眼前。
据说,遇仙沟内平缓,纵深约3公里,可达“将军挡关”和“飞天瀑布”。继续向南走,回到太乙峪,可以翻越秦岭山脊,一路尽览终南奇观,到达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但是,时间有限,走了一个小时,我们便原路返回。
下午5点,回到景区大门,准备离开的时候,这里依然人山人海。抬头仰望,看到一座雄伟的大坝,名为“正岔水库大坝”。在这座大坝上方,形成一片人工湖,名为“碧山湖”。
相传,翠华山的山崩景观,形成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关中发生的大地震。根据文献的记载:“三川竭,岐山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没过多少年,西周王朝就灭亡了!从秦汉到隋唐,这里一直是皇家上林苑,乃历代帝王游乐避暑之地。
离开翠华山景区,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兴教寺,也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当时,这里免费对外开放,寺院内正在办法会,吸引很多周围的村民。夕阳西下,他们才慢慢散去,院内也恢复宁静。
这里位于长安区杜曲街道境内,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法相宗祖庭之一,紧邻少陵原,南望秦岭山。这里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长眠之地,院内有高耸的玄奘灵塔。后来,他的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也埋葬于玄奘灵塔两侧。
1961年3月4日,兴教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重要遗产点,兴教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