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师傅姓周

文|徐敏

过去的磨刀师傅,是走街串巷吆喝的。他不愁没有生意。早年间,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有针线笸箩。尤其是穷人家,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剪刀针线更是常备的物件,少不得的。乐山玉堂街的廖广东,专卖刀具,剪刀是它的名牌商品,城里乡下没有不知道的。

因为常用,再好的刀具,也有钝口的时候,所以剪刀菜刀,就需要找磨刀师傅打磨,恢复它的锋利。三百六十行,磨刀是一行,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到今天也没完全退出生活舞台。不过这一行当,现在是衰退很多了,绝大多数家庭,已经没有了磨刀需求。即便如此,我居住的九龙巷中,偶尔还能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巷子里反反复复地吆喝:

“磨剪刀菜刀,换刀把子——”

迢声幺幺,抑扬顿挫,韵律十足,从巷口一路喊进来,再一路喊出去。不过这吆喝声,有时一个月中只能听到一两次。我能想象这磨刀人肩扛板凳,在扩大了无数倍的城市中,四处流动走来走去地寻找生意,是怎样一种辛劳。

相比而言,我在车子山农贸市场旁边结识的磨刀师傅,他的工作状况要安定得多

因为不是第一次交谈,当我问他贵姓时,他很爽快地回答说姓周。

每逢赶场日,周师傅都会把自己的家当安放在菜场旁边的小巷道里,坐等生意上门。他早已经不再走街串巷了,像他的前辈们那样四处吆喝“磨剪子嘞——镪菜刀”!现在的普通人家,极难得用剪刀缝缝补补和做鞋了,磨剪子这门生意遂由式微而基本绝迹;甚至就连菜刀也很难有人磨了。再来走街串巷,几乎等于白忙。

倒是乡场上,卖肉的屠户们,总是要请人磨刀的。半天下来,可以挣个几十块钱。不过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赶场日,周师傅住家的安谷镇是单日赶场,相距十多里的车子镇则逢双日赶场。所以周师傅一年到头总是两地跑。

安谷镇那边的情形我不清楚,也没问。但车子这边,磨刀的匠人就周师傅一人,没人同他争夺生意。周师傅的收入是相对稳定的。只要这卖肉的方式不发生改变,周师傅的刀就一直可以磨下去。

周师傅平常磨得最多的是屠户们割肉的刀子。
今天磨的这把刀是普通人家的菜刀,很难得。
据主人讲,这把菜刀用了几十年了,钢火好。这次出问题,是用它砍排骨,将刀口后侧砍出了一个缺口。
周师傅先拿缺口在砂轮上磨平,再用磨刀石重新磨出刀刃。
再将菜刀刃口从前往后通体磨了一遍。
一边磨一边用拇指掌面试探刀口的锋利程度,以便及时调整。
周师傅在做最后的调试。蹲在他左手边的是菜刀的主人。
这是周师傅挣钱的家当。
家当中还有这辆三轮车。周师傅家住安谷,来车子镇磨刀,往返二十里地,要靠此代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晚上吃罢饭出来散步,走到街道旁边一家饭店的门口。看到路灯下一个磨刀的艺人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磨着刀。 衣服破旧有些脏兮...
    望风侠阅读 2,744评论 5 7
  • 初夏的午后,我在小区门口又碰见了他,他肩上依旧扛着一条长板凳。板凳一头粘着一个磨刀具的石条,一只手很自然的搭在石条...
    蔓草青青阅读 3,047评论 0 2
  • 磨刀人总在午后出现 黑衣黑裤,神情诡秘 少年的夏天漫无边际 阳光地里 磨刀人一步一步 逼近 铁锈的气味冰冷入骨 他...
    蕲阳萧白阅读 1,105评论 0 4
  • 今天二宝2个月,带她去打疫苗。宝爸不在,所以滴滴去社区医院。今天的2次滴滴体验都不好,两位司机师傅都是冷冰冰的一张...
    小刘的情绪日记阅读 3,843评论 2 4
  • 感受:感恩、平静、愉快 心得:1.以上主要临摹两书《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刘艳著,以及《视觉思维》,【韩】郑珍好...
    思维导图实战派一虹阅读 2,656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