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每次都选错?

“早知道今天堵车,还不如坐地铁去上班!”

“早知道下午会跌,还不如早上就把票抛了!”

“早知道房价会涨,还不如把钱取出来都去买房!”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A与B的场景选择,正如赫赫有名的“墨菲定律”有言: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从“事件结果”去逆推“选择起因”,不难发现,通常在做出某些选择时候,我们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尽管我们一直在试图作正确的选择,可怜身为“选择困难症”的患者,“选”这个动作本身就带有致命的毒。


这时候,我们不妨使用高阶的财务知识来探讨这个问题。


财务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拥有财务思维的人,通常能很快的做出选择。

虽然这个选择并非百分之百正确,但在做出选择前,往往已经在内心默算了一次“机会陈本”。

比如,对于上班选择开车还是乘地铁(机会时间成本):

假设乘地铁总耗时是40分钟,开车总耗时是30-60分钟。

耗时越少,你的机会成本就越高。

开车的平均耗时显然比乘地铁要高。换言之,如果你放弃乘地铁,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增加。

所以结论就很简单,如果你无法确定今天是否会堵车,最好还是乖乖的乘地铁吧。


再比如,对于存钱还是买房的选择。

我们无法预估未来买房能得到的收益有多少,但我们能知道存钱的收益。

假设你有一百万,以4%的年利率来存钱,一年就可以有4万元的利息。

在做出是否要买房以前,你不妨考虑一下此项选择的机会成本:4万元。

如果你的心里能承受每年4万元的损失,我相信你就有勇气去买房。


当然,这里提到的选择逻辑,已经撇除了其余的干扰因素,单纯的去用“机会成本”去考量。

但是!你不要觉得这不靠谱。

有时候条件简单才不会出错;考虑的越多,你越容易选错。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选错的人里必定有你一个。

(本文原创,转载引用请注明作者,商业用途请私信授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选择阅读《富兰克林自传》的原因是华盛顿说过他毕生最崇拜的三个人,第一位是富兰克林,第二位是富兰克林,第三位富兰克林...
    橙霏阅读 380评论 0 1
  • 文‖简心(无才不才) 见过了花开,却未来的及观赏花败,总去赞叹鲜花的惊艳,却无人提及残花的柔情。 ...
    无才不才阅读 359评论 0 0
  • 梁瑞瑞日记「八」 20171006 一天迷 梁醒了后发现,左眼肿了hhhhh…… 不好意思我没笑……hhhhh...
    树洞森林阅读 286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