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六年级的作文题目叫做《TA像向日葵 》。我选择了几个向日葵代表的词语:阳光、忠诚、乐观等等。我希望的是他们能够选择这些词语中的一种,来描写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具有这些品格的人,并通过典型的事例完成一篇记叙文。然而在课堂的引发中,一个男生突然说,向日葵那么每天坚持着面对着太阳,不是很无聊吗?作为老师的我本能地想要否定这样的提议,惯性思维使我们有了一种观念——立意要正向。考虑到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呵护,我嘴上没有立刻否定,但是心里是不认同这个同学的提议的。
结果,这位同学的新奇提议马上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于是这篇文章的草稿出来以后,就真的有人同样以无聊来描述了一些他们生活中认识的人物。一篇篇文章跃然纸上。课后,我静下来再次仔细阅读这些习作。
像向日葵一样无聊。这样的题目估计会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吧。按照一贯的思维,这样的题目打回去重写吧。但,且慢。这或许就是我们去触及孩子内心的一次宝贵契机呢?貌似负向的词语或者意见未必是不可采用的。有时候,恰恰是因为了这些非正向的元素出现,才让我们同学们的作文能够不再变成千篇一律,一味地歌颂美好。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无聊”这个表象的下面,是一种坚持不懈,一种严于律己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神品质。深入挖掘和理解,这种新奇的切入点一样能够绽放成为一篇优美而励志的文章。
作文教学其实真的需要我们突破惯性思维,接受新奇甚至是反向的意见。这何尝不是写作的另一番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