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魅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往今来,酒似乎是人类永恒的精神伴侣,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从国宴到家宴,从工作到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无论欢喜与悲伤,酒永远占据餐桌的C位,是一餐饭的灵魂所在,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酒不可或缺。
尤其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外地游子纷纷归来,围绕在父母身边,七大姑八大姨间诉说恒久不变的亲情话题,久别的同学间回味着共同的青春记忆,朋友间互相吹嘘着骄人的业绩和内卷的不易,酒无处不在的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也许只有这个假期,大家才有更多的机会把酒言欢,尽情的放纵自己。
在医院急诊大厅里等待给婆婆办理住院,吵闹声吸引我的注意力,四五个大男人试图把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士从救护车的床上挪到医院的床上,但那个男人连喊带抗拒不配合,几个人居然束手无策,原以为是精神病,仔细一看是酒后仍清醒的酒友在抬一个酒蒙子,僵局持续了几分钟,床的这边一个同龄女人把着床头,大喊几句,你过来不,再不过来我就把你扔这回家了,男人迷离着双眼,停止了连踢带踹,乖乖的让另几个人把他摔到了医院的床上,然后一动不动的睡去,感慨家教真好,喝多了还能唯命是从。
接下来是排在婆婆前面做CT的患者,床边年龄大些的女人手举吊瓶,应该是母亲,年龄相仿的几个男士抱着不醒人事的男人从移动床往ct床上移动,男人身上很脏,一看就是吐的,原来又是一个把自己撂倒的醉鬼。
婆婆已经安排稳妥,不禁我想感慨下,酒真的有如此魔力吗?小酌怡情,痛饮伤身。喝酒的感觉固然美好,但要把握好度,什么度呢?就是不让自己失态,不让家人担心,不让场面失控。那么在喝酒前最好都能找三两好友实操一下,测试出自己酒量的上限,那么在以后的酒桌上,按这个量安排自己喝酒的节奏,就很安全了,像前两位正值壮年,大过年的把自己撂倒送进医院,有点过了。
小时候我不理解,酒真的那么好喝吗?我姑太家和姑奶家我共有三个大爷(轻声,东北的叫法,大伯的意思),每次这三个大爷来我家,我爸他们都能从晚饭喝到半夜,我睡一觉醒来,他们还在喝。长大了,自己也喝酒了,才知道酒之妙处,酒到浓时,不是戒不掉酒,是戒不掉一起长大的情怀和共同经历的珍贵,酒,可以不用更多的言语,就能传达彼此间深厚的情意。
酒在某种情境下,就像催化剂,既能暖场,也能升华,即是心灵的寄托,也是无声的倾诉,使文人墨客和武林高手得以肆意挥洒,苏轼把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赋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李白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来抒发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豪纵狂放的情怀。乔峰虚竹段誉三位大侠大敌当前,举杯豪饮义结金兰后,轰轰烈烈的大战一场,成就天龙八部中三兄弟合力御敌少室山的经典场面……
酒的妙处数不胜数,当然因酒误事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但值此新春佳节,我只愿谈酒的锦上添花之美,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家家户户平安喜乐,岁月静好,喝的开心;希望人类早日打败新冠;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一点拙见,大家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