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甲基化芯片的差异分析,除了有探针水平的差异分析,还有差异甲基化区域DMR
分析。
差异甲基化区域的示意图如下:
该图片来自Bumphunter
的文献,图中绿色矩形代表的就是一个差异甲基化区域。
A 图代表的是甲基化位点的在cancer
和normal
两个group的分布, 每组包含8个生物学重复;B 图代表的是DMR 检测的原理,在正负0.1的两条红线是自定义的差异阈值,而黑色的线是根据CpG位点差异程度拟合出来的线,只有当差异超出了阈值,也就是说黑色的线在两条红色线定义的区域之外的时候,才认为是1个候选的DMR。 从图上来看,每个DMR可以看作是从红色线条定义的区域凸出来的部分,叫做bump。
在ChAMP
中,通过champ.DMR
函数进行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
用法示例
myDMR <- champ.DMR()
champ.DMR
集成了3种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算法:
Bumphunter
DMRcate
-
ProbeLasso
默认使用的是Bumphunter
算法,三种算法对应的参数会有所不同,具体可以查看函数的帮助文档。
DMR分析完成之后,为了控制假阳性率,都会有一定的过滤手段。在ChAMP
中,通过下列两个条件对结果进行过滤
minProbes
DMR区域包括了许多的CpG位点,每个Cp位点对应1个探针,这个参数指定包含的探针的最少个数,默认为7,如果一个DMR覆盖的探针数目少于7个,则不会输出。
adjPvalDmr
这个参数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校正之后的p值,默认参数为0.05。
如果你的操作系统支持图形界面,可以运行DMR.GUI()
命令,在浏览器中交互式的查看结果
DMRtable
差异甲基化区域的染色体区域和p值等基本信息
DMR heatmap
DMR 甲基化水平分布图
每个DMR区间两组样本甲基化水平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