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日,暑假即将结束,格式塔课程却刚刚开始。
提前一个小时驱车去上课,停好车,找到上课地点。低头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才上课,一路都没有着急的感觉。在楼道里徘徊了一会,鼓起勇气敲门。老师早在等候,他听着一个音频,因为我到了,老师把音频关掉,估计他少听了十几分钟的内容。环顾四周,屋里椅子不少,我就挑了一把粉嫩的坐了下来,心平静了些。
陆陆续续地来了四个同伴,开始上课。老师没有开门见山地讲内容,他把这两天去学校给老师培训的经历和感受给我们讲了一遍,然后让我们做自我介绍,问了我们两个问题,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坐在老师左手边,老师让右手边的那位同伴先说,她推给了我。在我表达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自己说话语速是越来越快的,而且有点激动,最后老师问我的感受时,我觉察到自己浑身发热,感觉自己说话越来越急。老师给我的点评是:他的感觉我不是着急,是有些不踏实。最后赘上一句:不着急,慢慢来!
我们的课程就在谈感受中开始了 ……通过我们的介绍,老师引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你要看到此时此地人的真实存在,而不是看到理想状态的人,这就需要你看见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只有这样你和他人才有边界,才能接触,才有体验,才能觉察,才能领悟,才有变化,才能看到那个人真实地存在,这是一个循环圈。
比如,我要看到此时此刻真实的冠州,他粗心,他大意,他马虎,他没有耐心……而不是看见那个理想状态的他绅士,耐心,有毅力……只有看见此时此刻真实的他,我才能看见他和别人不一样,看见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时我和他不同,我们才能接触,如果跟理想状态的他接触,我们产生冲突,他回避,那就接触不到他,后面的体验、觉察、领悟、变化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不和想象中的自己/他交流,允许存在,看见差异。
老师讲这个循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又举了几个例子,因为对边界不理解,所以一直在以儿子为例,想去攻克它,老师后面几个例子听得不仔细。这一环节结束,老师让我们想想我们的三个我,即:此时此刻的我、理想状态的我,不满意的我。
我脑子里想不出来,盯着地板,脑海中还是想着搞不懂的“边界”。发言又从我开始,我说:此时此刻的我弄不懂边界的意思,很着急,理想状态的我应该是一听就懂。
老师说,如果理想状态的你对此时此刻的你说话会说什么?
我想了想说,会说这么简单你都不懂。
老师说,是指责。那换过来问呢?你想对理想状态的我说什么?
我说:帮帮我!
当我还想问边界怎么理解时,还没张口,老师就说不着急,慢慢来!
在后边同伴的回答中,我理解了不同就是边界。不着急,慢慢来!这句话又回荡在心里。
接下来课程内容主要讲了格式塔创始人的生平。课程结束时老师让用一句话总结一节课的感受,我脑海中就出现了这句:不着急,慢慢来!
走出课堂,一个同伴说老师这节课讲得不好,创始人生平不用讲,谁愿看谁看去。我应和了一声后,脑海中又浮现了那句:不着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