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朋友圈的朋友,你还好么?

仔细观察,微信产品自从迭代朋友圈仅限三天功能后,周围人似乎都选择了使用三天权限。

再留意,更新朋友圈的人也越来越少,甚至,我听几个朋友说,索性,把朋友圈都关闭了,只是偶尔打开浏览一下,仅此。

什么原因呢?

人们对微信的使用、朋友圈的运用已经到了疲倦期?

人们回归了之前生活方式?开始慢慢脱离了社交产品?

或者还是有其他原因?

当然,我还听到过一种说法,越来越多人之所以选择关闭朋友圈,是出于对自我心灵的另一种保护。

譬如:各种P过、美颜过的照片,经过粉饰后的生活场景、各种傲娇的旅行照片,让朋友圈的看者内心中建立起一种遥不可及、夜不能寐的深深忧虑之中,并在潜移默化中会轻视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逐步还会引发轻微自卑心理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这是一种社交化的恐慌,人的攀比心理、自尊心消除不掉的产生,不如,推荐一本书《身份的焦虑》,分析的较为详细,并且有解决的方案、提供的案例。

当然,社交工具只是一把火,把人们的热情烧的极高,然后,在褪去的时候,变的漆黑一团,及其“冷淡”。

人类早期是群居性动物,特别在纯农业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怎么现代文明,人的社交开始变的“残缺不堪”…

焦虑感,是现代社会人的主要“病因”,别说你没有,只是不同阶层与不同阶层的焦虑点不同罢了。

除此,我想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人类认知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严重脱离。

譬如:中国从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无论在思想、思维上,普遍还具有局限性,致使工商业文明还没来得及消化,直接又带入到全新的世界观中:科技时代的到来。

从互联网、O2O、移动互联网、AR、物联网、人脸识别、共享革命、消费金融、新零售等等;印第安人有句谚语:人们走的太快,不妨停下来,让灵魂跟得上前进的步伐。

话说,这个崇尚进步论的主流观念下,谁敢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机会所在】:社会的分工从体力工作者跨度到脑力工作者,再到知识工作者,这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恰恰,时代不给你这个机会,只有通过强大的自律,才能保持不骄、不燥的内心。

当然,未来最大的机会也必定会产生在真正的知识工作者的身上。目前,中国70%还属于体力工作者,20%的脑力工作者,只有为数不多的知识工作者。

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书中核心是递弱代偿原理。后衍生物及物种(包含人),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它们的存在效力却出现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换句话说】:人类科技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寿命看似越来越长,但人类就离大结局越来越近了。

【商业如此】:曾经传统企业如同原始生物一般,却出现百年企业(奔驰啊、宝洁啊等等),现在科技时代,不知道哪个新出物种就会把你颠覆,别说百年,三十年已经很强了。

【我想说的】:虽然各种角度去解剖了一下当下现象,但不是危言耸听,毕竟文明不能倒退,社会人还需要继续行使社会责任,唯一能解决的方案:1、首先学会去认知自我。2、不断提升自我认知。

除此无他、除此无他、除此无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得到 (以下部分,来自2017.09.19得到文章) 1.在商业世界里,差异化远远要比标准化、规范化重要,只有...
    Pheeb阅读 2,828评论 0 0
  • 待续中`````
    8ba406212441阅读 1,137评论 0 0
  • 宝贝在肚子里有13周了,8月7号做NT超声的时候,医生说他(她)动的可欢了,还背对着医生不配合检查呢,医...
    沉睡的钟阅读 760评论 0 0
  • 所有的故事都来自偶然…… 所有的故事都得有个背景,就算不咸不淡。 这可能是个不温不火的故事,但你一定是一号主角! ...
    不圆阅读 2,600评论 4 2
  • 当我从外面寻找力量和依靠的时候 我就将自己的力量交给了别人 我内在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 所以没有人可以拯救我 除了回...
    竺子阅读 1,0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