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比如,你要学习编程,就应该在GitHub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编程就是通过GitHub。又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中的。
2.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一般也被称为策略知识。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3.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我们假想的音乐学生如果确定了类似下面这样的练习目标,可能会比他漫无目的的练习要成功得多:“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订这样一个目标,就没有办法判断练习是不是成功了。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尔的音乐学生并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相反,学生的话似乎表明,他在练习中,只是毫无条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没有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而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4.遇到瓶颈怎么办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你也许发现,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相对较为容易,然后你会继续逼迫自己。但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试着做更难的事情”,而是“试着做不同的事情”。换句话讲,这是一个方法问题。
首先取得进步,然后到了一个瓶颈,被困住了,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克服障碍,最后找到了这种方法,然后又稳定地提高,直到下一个障碍出现。
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问自己: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进行这种练习呢?是什么使他们继续下去呢?找到自己坚持这件事的内在动机。
综上所述:
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哦,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对想要提高自己的每个人来讲,这些是让你有一个卓越开端的秘诀——但依然只是开始。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2017.10.02
刻意练习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