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5天了!高考虽然迟到,但没有缺席,12年的寒窗苦读,只为今朝绽放,试卷一张,承载的不仅是梦想。
每年高考,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高考状元。毕竟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近40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显示:高考状元毕业后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
学渣各有各的烦恼,学霸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前有四川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了700多分,后有广西730分状元才华与颜值齐飞,再有才女武亦姝喜提清华……
双胞胎学霸,哥哥705分,弟弟718分
仿佛上帝偏心,在造人的时候把颜值、智慧、能力等各种优秀基因都给他们加得满满的。如今都在应试教育的赛道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复制到自家呢?
芒果盘点了下历届高考状元的采访记录,深挖出一份高考状元培养秘籍,分享给大家。
01
学习氛围营造
去年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诗词才女武亦姝了。
她的高考成绩是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入读九字班。
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引得评委都拍案叫绝。
有人评价她:相貌不在才华之下,她却双双夺胜于人间。有才情,有气度,一时之间,“生女当如武亦姝”成了这一届家长的口头禅。
获奖之后她迅速走红,各路代言和娱乐公司纷纷上门,打着“天才少女”的名号想要签约武亦姝。
然而武亦姝的妈妈却说:“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小时候的武亦姝不仅贪玩,还不爱学习,每次幼儿园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草草应付。
后来,武亦姝的父母带着她去拜访一位朋友。他们发现这位朋友家的孩子非常爱看书,涉猎广泛,连工具书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这让他们非常羡慕,赶紧请教朋友平时怎么培养孩子,结果朋友的回答出乎意料:根本没培养过。
原来,朋友夫妻俩一个是学者、一个是作家,家里藏书众多。虽然没有刻意培养孩子,但家里每一处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只要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闲来无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共同提高。
这次拜访让武亦姝的妈妈深有感触,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对孩子形成宜人的熏陶。回到家后,她大刀阔斧的对家里的日常习惯进行“整改”。棋牌室再也不去了,开始读《二十四史》和《山海经》;手机也不玩了,开始和孩子一起对名著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玩“诗词接龙”。
从幼儿园到高中,武亦姝从未远离过诗词。如此数年,小时候顽皮厌学的她,蜕变成就读清华的“国民才女”。
陕西萍乡文科状元彭妃珊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提到,自己酷爱阅读,一到暑假就会和家人一起花不少时间阅读,经典名著、人文历史甚至科幻小说都有涉猎,阅读的习惯让自己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02
轻松的家庭环境
当下有一种很广泛的社会现象,有些父母总想着插手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导致与孩子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孩子想玩游戏,父母就会说:“不能再玩了,影响学习!”
然而湖北武昌的「学霸」王希来在高三备考的时候,妈妈却帮他代练游戏。高考成绩出来后,他很感激妈妈的尊重和理解。
学霸们的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有不少状元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在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程度” 话题里40%的状元选择了“与父母相处像朋友一样,时常交流自己的想法”,47.5%受访状元们选择了“关系很好,但自己不会什么话都告诉父母”。
曾是陕西理科状元的史方舟,高三重新划分重点班的时候,他是惟一一位从普通班考进重点班的学生。他在重点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同学关系,众人关注的目光都让他觉得与一切都格格不入。
他向父母提出退出重点班的想法,父亲说:“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你觉得是对的,就去做”。
然而高考前两次模拟,史方舟的成绩并不理想,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参加三模四模,父母又一次尊重了他的意见,不但没有硬逼着他去参加模拟考试,还在高考前带他出去玩了几天。父母的充分理解,给史方舟营造出了一个充分信任的家庭氛围,终于成就了一位状元。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创下了当地恢复高考以来理科总分的最高分记录,杨晨煜的妈妈在采访中提到:“平和,稳定的家对孩子是最好的。”孩子要想走得远,除了实力够硬,还需要有家长的包容和理解,才能有平稳的心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遗憾:“这个孩子成绩很好,就是容易发挥失常”。其实,在高考紧张的氛围下,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了。
有位清华学霸回忆高考的时候说,考试之前也会紧张失眠,他的妈妈一直安慰他,他去考场路上手心冒汗,爸爸发现后紧攥他的手,让他感觉到莫名的安全感。家长足够平和稳定,孩子也不会太焦虑,更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
03
自律习惯建立
杨晨煜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的习惯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帮他养成。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丢在那里,自己玩手机。“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过: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他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父母懂得自律自制,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最终通过模仿和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拿到顶级大学入场券的孩子,他们专注、自律、求知欲强、不怕失败,家庭氛围的影响下,这些优秀能力已经融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看完历届高考状元的家庭培养方式,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