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非常拖延的人,大概也有懒癌患者的倾向,后来严重意识到了我的这种问题,总是把目标定太高指望着一次性突击或者解决完,但实际上这样没有深刻的功底和水平很难去完成,有点完美主义和强迫症倾向。
昨天在某读书软件上看到了法医秦明的小说推荐,好奇的点了进去,突然把我的兴趣勾上来了,原来我并非讨厌读书,一个劲的读到四点多仍不觉有困意,可是眼睛感觉熬不住了,精神依旧抖擞,入睡也很快,接着十点多醒了就立马毒,中间吃完饭一点多把这本《尸语者》读完了,对里面的事件,作案人的犯罪手法的残忍,对秦明等法医专家的专业能力以及慈悲心感到敬佩,心中有信仰,在艰难的环境下,尸体的不完整下,案子也可迎刃而解,我非常佩服他们的毅力,体会了他们所遭受的挫折和困难,也同作者一样为受害者的死去惋惜,也想要手刃凶手,有时候也会为一些案件的凶手感到可怜,好像两者角度不同但又是大众可以理解的做法,为情为财,或困于世俗或困于病痛,但剥夺他人性命万万不可。
于是我反思自身,为什么总是做事三心二意,三分钟热度,可是遇到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却依旧能够专一呢?
一是我做事没有规划,分不清事物的主次
二是我对自己的自制力过高期望导致目标太高完不成就开启摆烂心理
三是完成比完美重要,没有完美的事和人,所以在完成中尽量促近完美,不可一蹴而就。
四是适当给自己奖励,完成这个任务就应该去吃一顿,要延时满足而不是自我欺骗和感动。
五找一下挑战性但又不太难的任务,一个人很容易放弃要找小伙伴进行打卡互相监督,为了不拖后腿就坚持每天打卡,也不痛苦,还能督促其他人完成打卡,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像我背单词就不是之前的痛苦而是觉得有人和我一起作战我并不孤独。
六是去设想一下五年后的今天你会不会后悔今天这个决定,你会不会后悔现在这个状态,每当你想学习想要励志的念头,会不会是未来的你在向现在的你求救,你为什么要冷眼看待你的欲望,你的能力水平,你的知识诉求,你想努力却难以坚持的心态,因为你没有看见实际性的成果,没有一点点成就所以心灰意冷了不是吗?但没见过光明之前大家都是在黑暗里摸着黑坚信自己一定会重获光明。
所以认清当下,开启行动,一本书你可以专注几个小时读完,为什么学习就不行呢?我承认诱惑很多,有些知识确实很枯燥,但是适当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五分钟也会,二十五分钟也好,一旦开始,这个时间段就不要停下来,时间一到,随便你干什么,就这样慢慢的培养,一旦开始,就不要三心二意,全身心投入进去,人际关系是最没用的关系 你开始强大起来,所有人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哦。
我以为大家都不读书,直到我看见一个排行榜我才知道自己的浅薄无知,所以更要奋发图强去充实自己,而不是被赤裸裸的现实反复羞辱。
读书可能变不了现但是它真的是一个无需任何成本就能体会世间冷暖,规避风险好方法。
愿诸君共勉。